返回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平定扬州(155)(第2/3页)  大汉龙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诸葛瑾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而之所以会说这些,其实军师府权利来援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毕竟刘澜治下最讲究的就是论资排辈,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强,但是他的资历必须要老,说白了你得让众人心服口服,但还有一种情况,例如徐盛、鲁肃和诸葛瑾。     因为在秣陵不管是谁,他们的资历再高权利再大,终归权利的来源是通过一个人,那就是刘澜,而军师府祭酒他带兵着步兵、骑兵和水军的利益,但是他们并没有实权,真有权利的统兵将领看不上,想做的又因为身份地位资格不足以胜任,最后能这么办,只能赶鸭子上架,来完成军师府框架的构成,所以这三人你说他们的资历够不够,显然在秣陵军中肯定不够,可你要说这三人的身份地位够不够资格,毫无疑问又都够资格,那他们三人上任也就顺利成章,上面的实权将领不会介意,先的普通士兵不会计较,这不就是最好的组织结构吗?     为什么刘澜会对这三名副职如此深思熟虑,因为一开始就说了,他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他们却代表着刘澜治下最大的三支部队的利益,那么你的资历浅了,领兵的将领不会搭理你,下面的士兵不会尊重你,那么你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他们三人陈宫负责骑兵,如果军师府要对骑兵也就是赵云下达命令作战命令的话,那么陈宫会与他直接联系,而以陈宫的身份地位和声望,赵云绝对不会怠慢,下面的士兵也会尊敬。     而糜芳则是步兵,虽然他的个人地位尤其是遇到关羽肯定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但因为他与刘澜乃是内亲,所以关羽再傲也肯定会给他一份薄面,而诸葛瑾和水军的情况就不用多说了,毕竟在另一个时刻他们都是孙权帐下,刘澜选择诸葛瑾也是深思熟虑的,希望他们能够有默契。     而军师府除了一名军师将军、三名军师祭酒外,也在一步步进行这改革,当然刘澜对军队的改革只是开始,日后会加大改革的力度,而就为何会成立军师府,那肯定要从最初说起,不说头就不会有尾,更不会有现在的军师府。     首先一定是先有着军师将军,但徐庶最初的职责说白了就是一个参谋提供建议的存在,而建立军师府,刘澜只是将一些部门合并到军师府,比如为将帅们起草报告和文的任务,这最初是刘澜亲兵通过快马以及内卫通过飞鸽而起草文的人则又是他的刀笔吏。     而这样的结构,对刘澜来说程序太多,太浪费时间了,所以刘澜干脆将情报与文传递分开,尤其是内卫通过飞鸽传最佳被破坏的情况屡屡发生,所以为了安全也是为了与内部将领有一个依然高效高速度的文传递,将情报与文分离,并移交到徐庶掌握的军师府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内卫是徐庶一手建立。     而接下来第二次改革或者说是将斥候营一部分职责分配到了军师府内,首先是传令职责,这可不是说是战场之上的传令,而是战时出现情况由军师府传达的最新命令,以前是通过斥候营,而现在则是通过军师府,而最后则是为行军部队指路,而这一切当然离不开之前门下佐对地形的实地勘察,而除了这些,军师府还承担着选择宿营地,交战地一系列的任务。     而这些只是一步步划归到徐庶手里,并不是在军师府成立之后一步到位,而是在不断的完善,而随着军师府真正的成立之后,徐庶对于军师府未来的权利构成和组织框架专门上了一份文进行了详细的条陈与表述,阐述了这些年他自己对军师府的理解,尤其是在组织、职能和职责进行了一次大的设想。     虽然刘澜其实信中早就有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但是他之所以还是让徐庶自己去做,为的其实还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他自己的力量,他现在的存在已经不在是大包大揽的告诉别人去做什么,而是在转变着成为一名合格的提供意见者,就拿投石车来说,当年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是这么多年来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