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和与斗(第3/4页)  唐朝小闲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杯已经冷却的茶,怔怔出神,那如羊脂玉般晶莹白皙的玉手,令手中的玉杯也是暗淡失色。

    “唉!”

    门外忽然传来一声叹气,同时也打断了武媚娘的思绪,她偏头一看,只见李治一脸愁闷的走了进来。

    武媚娘赶忙放下手中的玉杯,起身迎了过去,先是行得一礼,又如贤妻一般,帮助李治取下外衣来,嘴上却是好奇道:“陛下为何叹气?”

    “还能为什么。”李治突然冷哼一声,气冲冲道:“上午杜正伦才来找得朕,说三门山一事已经尘埃落定,而中书省公务繁忙,故此要回长安去。可这下午李义府就来了,理由、说法与杜正伦如出一辙。呵呵,朕还真是幸运呀,身边有如此尽心尽力的宰相,何愁国家不兴。”

    这明显就是反话来的。

    武媚娘眼中掠过一道精芒,却是黛眉一皱,忧心忡忡道:“他们二人急着要回长安,不用说也定是为了那杂色入流之事,在此事上面,他们二人似乎有着很大的矛盾。”

    李治听罢,再也忍不住了,满脸愠色道:“若他们真是为国着想,只不过是政见有些不同,那倒也罢了,此乃常有之事。当初父皇提出精简官吏事,侯君集、房玄龄、舅舅他们也有意见不合,虽然他们多多少少都包含一些私心,但他们还是以国家利益为先。

    可是他们两个分明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手中的权力而争。那李义府仗着朕对其的宠幸,在朝中飞扬跋扈,卖官鬻爵,真当朕毫不知情么,朕只是念及他曾今帮助过朕,故此才一直维护他,可这也得有一个限度,他若再不知深浅,终有一日,朕不会再包庇他。

    还有那杜正伦,也是倚老卖老,这么大年纪,也不知道收敛一些,锐气比年轻人还要盛,整日就知道与那些后辈去争,去斗,去舅舅他们相比,真是差远了。”

    他为什么躲到洛阳来,不就是厌烦了大臣们得争吵。因为这种争吵,都是大臣们对于权力的争夺,当初长孙无忌下野,朝中面临重新洗牌,大家都得巩固自己手中那来之不易的权力。但是这对于李治而言,这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李治的目的就是要将权力分散,不能再集中在某个人手中,威胁到皇权。另外,李治如今刚刚掌权,当然希望是励精图治,弄点政绩出来,可如今他们竟然还追到洛阳来,并且将其逼回长安,因为杂色入流一事,在长安闹得是沸沸扬扬,导致他必须得回去处理这事。

    可问题是这上午杜正伦才来过,下午李义府就来了,都急着要回长安,很明显就是要打算一决胜负,这两个中书令的斗争,又是因为杂色入流一事,这必定会涉及到满朝文武。

    李治想到这一点,就头疼不已。

    武媚娘面露愧疚道:“陛下,此事皆因臣妾!”

    不等武媚娘将话说完,李治便道:“朕已经说过,此事与你无关,你的本意是好的,只是这下面的人,想借此事兴风作浪。”

    武媚娘微一沉吟,又道:“陛下,臣妾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

    李治道:“你但说无妨。”

    武媚娘道:“杂色入流一事,涉及面广,若是控制不得当,可能会导致朝堂分裂,到时只怕会陷入无止尽的党羽之争。”

    李治皱眉道:“这也是朕所担忧的。”说着,他突然看向武媚娘,问道:“不知皇后可有这应对之策。”

    武媚娘沉吟半响,随即便如同以往一般,当机立断道:“既然如此的话,陛下何不杀鸡儆猴。”

    “杀鸡儆猴?”李治眉毛一扬,道:“皇后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若是杜正伦、李义府知道其中深浅,共同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来,那是再好不过。可若是他们二人不顾朝堂分裂,只顾自己利益,在朝中争斗不休,臣妾认为,陛下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教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