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王内讧 上(第1/4页)  永历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历十二年腊月底,正当陈文与江南士绅进行着以千万两白银作为基础单位的经济战的同时,四川行都司的蜀王府中,蜀王刘文秀却还在为麾下大军的军饷问题而挠头。手机无广告m.最省流量了。

    自从前岁出兵北上援助吴三桂未成,刘文秀便开始了在川南的屯田工作。打着明廷旗号的各藩镇如今已经控制了天下半壁,但是其中的大半都是在江浙明军的手中,也都是江浙明军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相较之下,当年一旦出滇抗清便连奏凯歌的西营系统明军,如今却在历次内斗之中陷入颓势。

    如今抛开已经形同独立的江浙明军和远在闽南、台湾,与行在缺乏海路、陆路联系的福建明军这两部以外,永历朝廷名下的地盘不小,几乎涵盖着中国大西南的全部地区。

    然而,西南四省,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说好听了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川倒是自古以来便是经济发达的所在,可是到了现在,反倒还不如这三省——毕竟,没有人,又何谈经济一说。

    经济欠发达也就罢了,这四个省的地盘,土司多如牛毛,明军系统也是繁杂已极,财政一向是困扰明廷的大问题。

    事实上,孙可望持国的那些年还好,那位西营盟主起码还能镇得住那些大小军头,行政能力上也是当世数得上号的。靠着这几个省的地盘,甚至只有云贵两省的时候便可以支应十几万大军在湖广、广西和四川三线出击,那也是西营系统明军最为辉煌的岁月。后来陈文策动闽粤巨变,不战而取湖广南部,再加上广西的西部,孙可望更是建立起了仅仅秦藩一个系统便坐拥十五六万的大军。

    然而,等到孙可望内犯,陈文大举勤王过后,西营系统明军控制的地区仅仅少了一个残破的湖广南部,但是即便加上李定国从广东带来的那五万大军,也已经锐减到了十万出头的军队,永历朝廷居然出现了财政的严重赤字,甚至到了根本无法支应的各部的地步。而刘文秀麾下的这支没能完成援救关宁军的部队,便更是要设法在川南自行解决一部分粮草的问题。

    “父王,孩儿无能,没能带回军饷和粮草。”

    刘文秀麾下的这支大军共计五万,其中战兵两万、辅兵三万。这一年的时间,刘文秀用这三万辅兵在四川行都司开垦了大片大片的屯田,甚至农忙时连战兵也要下田,总算是恢复了些许旧观。

    但是,这还仅仅是第一年,土地的肥力不足、杂草的清理工作也还需要持续进行、再兼军屯不能调动辅兵的劳动积极性,能够收获的粮食实在比不了承平时熟田的产量。可是无论到了那里,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道理还是要讲的,尤其是这等重劳力,军粮消耗的速度很快,积蓄少之又少,此间临近年关,只得向朝廷支取钱粮,以备过年之用。

    按道理说,明年的夏收应该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并且还能有余力供应朝廷一些。刘文秀看着川南的屯田,也是颇为欣喜,正待着过年时加赏麾下将士,可是派了他的儿子回昆明去要加赏,结果这位蜀王世子刘震却是空手而归,也实在让刘文秀大跌眼镜。

    “怎么回事?”

    刘文秀眉毛倒竖,显然是气愤不已。这也难怪,他是亲王,同时也是领兵一方的大帅,更是立下过救驾大功的功臣,他的儿子带着奏疏回昆明要粮饷,结果却是如此,若是不气那才叫奇怪了。

    刘文秀这般,刘震也是气愤不已,随即便向他的父亲说道:“孩儿奉父王之命直奔行在,面见圣上,圣上看过奏疏之后便一口应允了下来,责成户部办理移交手续。”

    刘震说来,刘文秀也是心中一宽,起码永历那边应该还是记得他的功劳的。奈何,粮饷没有要来也是事实,他甚至已经依稀的听见了刘震口中即将冒出的那句“可是”来了。

    “可是,圣上批复过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