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2/4页)  永历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希圣的喝骂,登时便吓了众人一跳,岂料马信听到此言,却是冷笑不已:“君臣之义也能与夷夏之防相提并论?我看你这厮倒是白读了这些年的圣贤书。”

    因马信见面时便提及是机要之事,各自的从人早早就都退了出去,大帐之中此刻不过只有马信、傅梦吁、刘应科、李一盛、徐钰和刘希圣这六个人。看上去,马信势单力薄,但此间乃是台州绿营的大营,马信既然有意反正,他们在外面的从人定然已被控制住了。再加上马信乃是宿将,向来有着武勇的名声,一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已被此前的消息所震慑,哪还有什么别的心思。

    马信此话一出,在座众人登时便是一震,浑身上下不由得颤抖了一下,仿佛是被什么电到了一般。唯有刘希圣,见话语竟激不起同仇敌忾之意,盛怒之下便大喝了一声“吾与你这厮拼了”便冲了上去。

    “咚”的一声,冲到马信近前的刘希圣便倒飞了回去,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而此时,马信却长身而起,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上去,一剑将刘希圣的脑袋砍了下来,只留下了一句“成全你”的余音依旧环绕在帐中众人的耳畔。

    帐内动静一起,马信的亲兵便冲了进来,将刘希圣的尸身拖了出去。马信将佩剑一收,回头看过,却是一片的目瞪口呆,其中临海县知县徐钰更是双手捂着口鼻,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大帐中的那一滩血迹,颤抖得几乎不能自已。

    “尔等若是配合,自不会落得刘希圣这般下场。相识多年,本帅知道,各位都是聪明人,想来也不会再让我马信为难了,是吧。”

    半个时辰后,马信的四个亲兵各自携带着一封书信离开了大营。其中有三个直接离开府城,分别向着西面、东面和南面而去,最后一个倒是没有离城,而是去了城里的另一处军营,那里面驻扎的,乃是兵备道傅梦吁直辖的一个守备的兵力。

    兵备道标的编制是一个守备两百战兵,中军守备叫做郑之文,与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个剧作家倒是重名重姓。此人久在此间,在军中也有善射的名声。而现在,他的这一标兵也是府城之内唯一的一支不在马信麾下的清军。

    原本的历史上,马信率部反正,本已诱来了郑之文,结果却被他一箭射来,逃回了本部营盘,带着部下逃出了府城,导致了马信未能裹挟更多的清军反正。此番由于陈文所谋甚大,未免横生枝节,马信便没有与这些文官一道将其招来,而是等拿下了傅梦吁这个顶头上司后名正言顺的将他传唤过来。

    傅梦吁的命令一到,郑之文不疑有他便赶往马信的大营前来“襄赞军务”,只是待进了军营,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这份疑惑始终萦绕在郑之文的心头,直到进了大帐,看着帐内的四个文官那一脸的死灰,再看了看地上尚未凝固的血迹,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郑守备,浙江安远侯、福建漳国公已经派出大军合攻台州,不日将至。本帅与在座的各位台州父母为保全本地百姓,已经商议着打算举台州一府归顺大明,你可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参详一二。”

    看了一眼傅梦吁,郑之文咽了一口唾沫,继而恭顺的回答道:“卑职谨遵马帅、兵宪号令。”

    “很好。”

    说罢,马信便给一个面生的军官使了下颜色,让此人跟着他的一个亲信部将带着军队和郑之文前去接收兵备道标营。

    郑之文并非是马信的亲信,甚至二人在此之前连个统属关系都不存在,此刻马信派人监视着他一同返回驻地,自然也是应有之意。

    道标营共有两百余人,吃完了空饷,也就剩下一百多人,此番马信的亲信军官带着两百多战兵,手上还有郑之文这个守备,虽然还称不上狮子搏兔,但是马信现在却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将城中的清军全部裹挟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