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正途(第1/4页)  永历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推荐老牌历史作者普贤真人新作——《范进的平凡生活》,明中期科举官场文。作者已有多部完本作品,文笔、更新、完本各方面皆有保证。有兴趣的读者大大点击、收藏之,追读、养肥皆不会失望。

    穿入儒林外史世界,成为年轻时代的范进,欲观范进逆天改命玩转官场,尽在《范进的平凡生活》。

    ………………

    济尔哈朗是满清缔造旧有的辉煌最后的参与者,他也是满清军事改革最后和最坚定的反对者。陈文得到的情报显示,当初金砺上疏绿营改变战法以应对江浙明军,最大的反对者就是济尔哈朗,当时济尔哈朗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再加上八旗之中,反对之声汹涌,金砺的悲剧就这么注定了。

    现在,老郑亲王济尔哈朗死了,他的儿子年轻的郑亲王济度却成了满清第一支新军的总办大臣,按陈文看来,大抵也将会是这第一支新军的最高指挥官。

    说起来荒诞,但也暴露出了满清如今确实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具体这支新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陈文现在反倒是有了些期待感。不过未免被我大清的垂死挣扎给玩脱了,陈文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化自身实力上面。

    从地盘而论,现在陈文占据浙江、江西、广东三省及福建大部和南直隶南部,占地面积不小,而且整个东南沿海除了漳州和泉州以外,出海口已经尽在其手。海洋贸易、盐业生产,这是得到出海口之后最大的两项收入,而在内地则更多是种植业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现在通过参股扶持的模式陈文间接控制了大量的工坊,军功授田更是通过军户控制了大片的土地。

    为此,陈文得罪了不少人,藩王、旧卫所和士绅,他们的利益损失不等,但是陈文也总算是把浙江军功地主集团给喂养了起来——这只幼年期怪兽时而露出的还不算锋利的尖牙利爪现在已经具备了不小的杀伤力,而它显然也渴望着更多来自于敌人的血肉。

    但是在陈文看来,抗清一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首当其冲的便是军事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陈文此番回到金华,其实也是在为越王府整体搬迁到南京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南京比之金华,通向占领区各地的交通更为便利,政治影响力的差距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况且日后的几年,北伐才是重中之重,南京显然比金华要更为便捷。

    “金华的军工司工坊不必搬迁了,此间即便是日后发生军工生产职能下降,也可以通过军用转民用来进行转型。近期只要尽早完成太平府那边需要的机械的生产任务即可,没有必要搬过去,太麻烦了。”

    “下官明白,大王出征前在会议上安排的事情,下官已然将其作为今年金华军工司工坊的发展方向,现在整个工坊都在以此作为方向进行调整,太平府那里的事情是不会耽误的。”

    太平府,后世的马鞍山就在那里,陈文已经计划将那里打造成东南沿海的工业中心。比之金华仅仅有水利之便,更多还是在于政治原因,那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陈文计划将其建设为集钢铁、铸造和机械制造为一体的工业中心。

    “机械制造不能耽误,军中所需的武器制造更加不能耽误。军队是咱们军工司的立身之本,万万不可有丝毫轻忽啊。”

    “下官谨遵大王教诲。”

    “徐毅,你这个军工司主事,从来没有让本王失望过。于你,本王还是放心的。”宽慰一二,陈文便向徐毅问道:“本王看过报告,新的马刀、骑枪以及骑兵半身甲都已经初步定型,先拿出来让本王看看。”

    陈文在回府的第二天便抛下了老婆孩子跑到军工司工坊,自不可能只是过来缓解一下机械痴迷症的病症。骑兵是未来北伐时的关键,战马靠着缴获江浙明军的保有量也已经达到了近三万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