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二章.京城此时 上 .(第1/4页)  摄政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到目前为止,德庆皇帝的南巡计划虽然会偶尔出现波折,但总体而言还算是平稳顺利。()【..】

    但与此同时,京城中枢的官场局势,却逐渐的出现了一些混乱。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满朝上下,有能力掌控大局者不外乎两人,一人是德庆皇帝,另一人则是首辅周尚景。

    如今,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皆是不在,京城之中再也没有人可以掌控大局——不管是监国的太子朱和堉、还是辅政的阁老黄有容,他们在声望、经验、手段、谋略等方面均有不足,又都是不甘于寂寞之辈。

    如此一来,京城的局势出现一些混乱,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这种混乱,主要体现在朝中各党派相互倾轧情况的愈演愈烈!

    德庆皇帝离开了北直隶之后,黄有容为了报复赵俊臣,当先按耐不住,迫不及待的再次点燃了“赵党”与“黄党”之间的冲突,借助自己辅政阁老的职权,屡屡出手打压“赵党”官员、并趁机抢夺赵俊臣派系的权势,而“赵党”因为群龙无首的缘故,则是尽落下风、连连败退。

    对于这般情况,太子一党自然是喜闻乐见,甚至还抛弃了过往的成见,与“黄党”联手一同打压赵俊臣的派系势力。

    一时间,京城里的“赵党”官员们尽皆是狼狈不堪,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弹劾与责罚,其中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顾全与吏部侍郎刘长安二人,甚至还被罢免了官职,而户部侍郎詹善常也被勒令停职反省。

    可以说,这是“赵党”自从成立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段时间,有许多赵党官员因为顶不住压力与恐慌,也是为了谋求自保,纷纷抛弃了原先的立场,转而投靠了其他派系。

    当然。这种情况本来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但赵俊臣并没有准备太多的应对计划!

    因为,在赵俊臣的眼中,黄有容与朱和堉的这次联手打压。对“赵党”而言未尝不是一次淬炼的机会,可以将一些立场不坚、心性不佳的官员趁机排挤出去,这样一来,赵俊臣将来改革“赵党”的时候,也会减少许多阻力。

    并且。根据赵俊臣的猜想,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太子朱和堉与阁老黄有容二人绝不会一直联手下去。

    而接下来的发展,也正如赵俊臣的预料一般,朱和堉与黄有容的立场不同,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计划,再加上利益分配的矛盾,两人很快就抛弃了合作态度,开始彼此冲突了起来。

    其中,朱和堉是监国太子。黄有容是辅政阁老,朱和堉的地位更加尊贵,留在京城中的势力也更加完整,而黄有容经验丰富,手段也更加老道圆滑,并且还得到了沈常茂派系的全力支持!这样一来,双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所以两派的冲突也格外的激烈,彼此牵制、势均力敌,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也正因为如此。朱和堉与黄有容皆是将注意力转向对方,渐渐有些忽略了对“赵党”的打压,而“赵党”也借此有了喘息的机会。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小说网(.baiyuege.com)

    而且,党派倾轧的情况也不仅仅只是出现在“赵党”、“黄党”与“太子党”之间。局势逐步混乱之下,朝中所有党派都受到了牵连,不论是周尚景的“周党”、还是沈常茂的“沈党”、又或是中间派,皆是无法避免。

    就这样,朝中各派系开始沉溺于相互倾轧,已是渐渐不可自拔。所以也就别指望他们会认真的商议政事了。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无论是议政还是行政,京城中枢的效率皆是极低,所有官员都将注意力都放在党争之上,一旦朝中某个党派提出了建议,就一定会有另一个党派站出来反对,所以许多政务都因此而耽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