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七章 潜心发展(第2/3页)  汉末召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减半,两人入伍者赋税全免,富户豪强和大口之家则不在此例。

    张辽又将在小平津时设立的忠烈祠推广开来,凡是殉国阵亡的有功将士,他们的名字都会刻写入忠烈祠中,接受祭祀。

    同时,张辽在郡下各县设立专属住宅,专门安置殉国将士的遗孀孤寡。

    这一举措,直接为他收拢了军心,将士们无不对他誓死拥戴,少了后顾之忧,作战更是勇猛,从几次零星的战斗中就能明显反映出来。

    不过,在提高军户待遇的同时,张辽也提高了参军入伍的准入资格,凡是新兵入伍经历三个月操练不合格、而又无一技之长者,便遣送原籍继续种田,或作为郡府、县府、乡亭的巡捕和护卫。

    与此同时,张辽严申“三要九禁”军令,尤其是违反了九禁的,斩杀不饶,与临阵逃脱者同,并取消其家眷享有的军户待遇。这个处罚可谓极为严厉了,那些士兵无不肃然,几个月来没有一个胆敢违纪的。

    张辽对此很满意,他要的是精兵,可掌控的精兵,可纵横驰骋的精兵,而不是冗兵和乱兵,看似声势浩大,虚耗粮草却没多少战斗力,反而为祸百姓,自坏根基。

    除了军事训练外,张辽在河东郡开始全面屯田垦荒。

    屯田最早始于汉武帝在西域屯田,是安顿流民,统一垦种,获得粮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三国曹魏率先强大的基础。

    张辽早就知道屯田,但他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然,直到与韩浩经过一番交流,他才知道,屯田也不是那么简单。

    屯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强迫百姓屯田,第二种是招募屯田。

    张辽自然不会强迫百姓,他采取的是招募屯田。

    接着便是组织屯田,屯户主要来自那些从豪强庇护下收回来的佃农、贼寇俘虏、受罚的罪囚和一些自愿参与的寻常百姓,并采取一种近乎军事化的管制,以五十人或百人为一屯,由屯官放工具和种子,集体劳作,接受监管。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收成分配,韩浩提出了三种分配方式供张辽选择:

    第一种是劳役屯田,每年的屯田收成除了供屯户食用外,全部交官。

    第二种是分成屯田,每年收成之后,分成收租,使用官牛的,官六民四;使用私牛的,对半分,即百姓留一半,上交官府一半。

    第三种是定额屯田,按每人或按每亩,收取固定数额的粮食。

    张辽放弃了第三种方式,定额收租太呆板,如果遇到丰年还好,遇到灾年屯民的负担就会很重。

    他采取了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

    第一种劳役方式是针对贼寇俘虏和受处罚的罪囚,他们只有无偿进行一年至三年的劳役屯田,才能转为正常屯田。

    对于寻常屯户,则采取第二种方式,按比例分最为合理,可以激屯户的积极性,即便后世的很多领域仍然都是采用这种分成模式。

    不过针对韩浩的提议,张辽又放宽了分成条件,将比例定为使用官牛者,官民对分,使用私牛者,官四民六。

    先前编户齐民之后,河东郡足足多了近十万的编户齐民,数目之多令张辽瞠目。

    只是,虽然可用人数不少,屯田对无田无产的百姓和流民也大有好处,但那种近乎军事化管控,却让大多百姓犹疑却步。

    从各世家豪强释放出的十万百姓,只有不到三万无产者愿意参与屯田,其余百姓或是租借土地自行耕种,或是仍愿意托庇于豪强,做一个编户的佃农。

    三万屯民看似不少,却远远达不到张辽的要求,但他不能强迫,他已经得罪了世家,再得罪了百姓,可就彻底玩完了。

    不过张辽自然有手段,他迅布告了四条鼓励措施。

    第一条,屯户可以免除每年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