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的,采了一些在手里,给他们看:“采大留小,我就要这样的,你们采了送我家里来,采十斤我给你们三文钱。”
狗娃忙说:“嗯,也可以要九块饴糖,一文钱三块饴糖,可甜了。”
如花笑着拍了下狗娃的脑袋,说道:“嗯,狗娃说的对,是要三文钱,还是要九块饴糖,随你们,好啦,开始干吧,记得,采大留小。”
顺子对狗娃嘀咕着,“走,咱三个去那边采去,别和他们挤一起,采不了多少。”
如花就说:“别往山里走,就在路边上采,这里多呢,够你们采的。”
冬娃子说:“知道,如花姐,我们不进山,是那后边有一大片呢,我们去那儿采去,你们就采这里的,这里没了,你们就过来我们那儿采,听到了吗?”
“嗯,听到了。”
嘿,如花一瞧,这冬娃子和顺子、狗娃显然成了这帮孩子的头了,瞧这些个比他们大的孩子,都听他们的话呢。
看这一群男孩、女孩都开始采摘芥菜了,如花又不放心地待了一会儿,看他们都听话地采大留小,也没有采错的,就和他们说了一声,回了家。
回到家的如花也没闲着,和赵婶、李大喜、李小喜一起把鸡、牛、猪、兔子都喂了,又挤了牛奶,给伍立文把大骨头汤炖上。
然后,四个人一起,又把吴六叔送来的一百斤豆腐切成小块,八成的用来做豆腐乳,用稻草闷了,还剩二成则用来炸油豆腐。
“放些盐,用这油炸一炸,看到外皮都成金黄色了,就夹出来晾着把油沥掉。这样就做成油豆腐了,一会做好了你们尝尝。”
李小喜把油锅里炸好的油豆腐捞了出来,听如花说一会儿她们可以尝尝,就笑嘻嘻地说“呀,我瞧着黄黄的,用了这么多油,那味道一定好吃。”
“哎,二小姐真是能干。”话少的李大喜则由衷地夸赞了一句。
如花笑笑,说道:“把那些调料都磨好,正好昨天煮了鸡汤还有剩的,去作坊取些红薯粉和土豆粉来,我给你们今天汤鸡丝麻辣粉和油豆腐烩土豆粉吃,赵婶,你和些面,压成粗面条,我把那种和面条的土豆粉也做了,让大家都尝尝。”
赵氏忙应了,就去取了面。
快中午的时候,志勤和村长吴立山从县城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福惠居酒楼的刘掌柜和吴立河,还有吴捕快和他叔叔吴主簿。
如花连忙都请进了屋,去作坊把柳氏和如梅都叫了回来。
伍立文拄着个拐,忙把吴主簿、吴捕快、刘掌柜、吴立山、吴立河都请着入了座,李大喜给每个人上了茶。
“伍兄弟,你不必紧张,我叔叔一直听说你家的作坊如何如何,今儿得闲,正好碰到志勤,所以就来瞧瞧。”
伍立文“哦”了一声,这心跳的不那么快了,忙请吴主簿喝茶,“吴主簿、吴兄弟、刘掌柜、立山哥、立河哥,你们都喝茶,喝茶。”
刘掌柜也是认识吴主簿的,于是就说:“也是巧了,我来是想看看那个粉条加工作坊,看看那粉条到底是个啥样的,吴主簿,这伍老爷腿不方便,咱们就请这大公子和二小姐带我们去瞧瞧,您看如何呀?”
刘掌柜想看粉条这如花可以理解,可这吴主簿来的就有些不知是何意了,于是,就跟柳氏说了声,让柳氏和如梅先到作坊里等着去,她和志勤一会儿就带吴主簿、刘掌柜过去。
其实,叫柳氏和如梅去作坊等着,也是想叫如梅到粉条加工作坊转一圈,有些流程涉及到机密的,能停的就先停停。如梅也明白了如花的意思,就和柳氏一起先到了作坊。
柳氏吩咐赵氏母女三个准备好午饭,这些人还是得在这里用个午饭才好送走的。
吴主簿自然是他要来的目的,于是,听了刘掌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