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了饭,如花安排赵婶和大喜、小喜她们把今天收的冬笋剥了皮,泡冷水里泡去苦味,柳氏就带着一家子人一起腌酸笋、晾笋干。
次日,十一月初七。
小叔吴立武早早起来就在他的屋子里编着竹垫,那订的六百多个的货已全部送到了伍家铺子安掌柜那儿,如今,安掌柜又送信来,又接了不少订单了。
所以,吴立武只要是一醒来,就会编竹垫,因为这次的量要比上次的还要多一倍多,家里爹娘和大哥、二哥、三哥空闲的时候也帮着他编呢。
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吴立武摸索着打开了屋门,志勤和如花几个看向他,志勤就过去了,“小叔,你咋又起这么早?”
吴立武竖起耳朵听了听,说:“你们这一大早的又去跑步呀?”吴立武住在这儿的几天里,知道三哥家的几个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去跑两圈的,所以才会这样问志勤。
“嗯,今天沐休,我们跑完了就去后山瞧瞧。”
吴立武“哦”了一声,说:“别走太远,山腰往后再深些的地方就有野兽,你们在山地下走走就行,我听东子说你家的柴火够着呢,你们也就在山下砍一点就行了。”
吴立武以为他们要去砍柴,就提醒了几句,志勤几个忙应了。
“哎,早饭你们回来吃吗?”吴立武听他们几个要出院门了,便又问。
如花立即就说:“我们都带着呢,中午也不回家吃了,我们带了土豆和红薯,烤着吃,我们还要去堵兔子洞抓兔子呢,小叔,我爹娘要问的话,你给说一声啊,我们先走了。”
如花一招手,四人立刻像火烧屁股似地溜出了院子,没听到吴立武在哪儿嘀咕着:“这四个孩子,跑那么快干啥,咋像偷着跑出去玩一样。”
志曦问如花:“姐,咱没叫大姐,她不会生气吧?”
如花说:“大姐这两天有些伤风,你没瞧见她今早都没早起吗?没事的,大姐不会怪咱的。”
到了后山的山坡下没一会儿,东子和杏儿就结伴来了,东子还是背着他那把弓,带着几支箭,杏儿则背了一个背篓,拿了砍刀和绳子。
杏儿瞧着如花几个,每人都背着个背篓,志勤和志学手里还拿着锄头和铲子,如花和志曦手里也提着砍刀和镰刀。
“如花,你们就这样去打猎啊?都不带个弓箭啥的?你不是说你要猎个大家伙的?那遇上了野猪,就你那刀能行吗?”
如花笑笑,说:“就咱们这细胳膊细腿的,遇上个大家伙除了躲着外,还能迎面冲上去和它斗啊?我带了好多绳套,到时候再挖几个陷井,咱就等那大家伙自动跑陷井里去,咱们只要去抬就行。而且,表哥这弓不行的,没那个臂力根本就拉不动,箭都射不出去。表哥,你这弓是那个猎户家的吧?”
东子点点头,说:“嗯,那人进了南山再没回来,他家也没啥东西,有次我去那儿玩,村长伯伯说这弓挂着可惜了,我就跟村长要了来。嘿嘿,还真如你说的,这弓我还不能拉的太开。”
如花说:“表哥,带了这弓费事,要不你还是先放在树后藏着,下山了咱再带回去。”
东子有些不舍地看了下手里的弓和箭,最终还是听了如花的劝,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看如花身上的背篓里还放了不少绳索,东子把如花背的背篓要了过来,替如花背了。
六个孩子,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七岁,四男两女,一起上了后山。
这后山并不是说是这山的后面,而是这座山因为在村子的后方,所以一直被村民们称为“后山”。
顺着村民时常上山砍柴的路,六个孩子走了有半个时辰。
一路上,如花时不时地停下来,看看这里,再瞧瞧那儿,杏儿几次问她,在哪儿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