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铸铁为剑(第2/4页)  万岁约阿希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神态上看,冯-英格诺尔对于这一回答不甚满意,他遂又问道:“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么?”

    这照例是那些有意引起上级注意的青年军官们的机会。

    在“腓特烈大帝”号的观测指挥台上,十数名军官当中,干练沉稳的中年军官占了多数,35岁以下的仅有寥寥几人。

    “司令长官阁下,我个人以为,就算平日的训练操演再严格、再逼真,也没办法完全代替实战经验。像我这样出生在德意志统一之后的人,绝大多数是没有经历过战火锤炼的。以人们的正常心理,第一次作战时难免因为紧张过头而导致反应迟缓甚至出现非主观的失误。”

    舰队司令转头看了看这位年轻的发言者,眼中似有赞许之意,然后,他转向在场的另一位年轻人,一位军阶、名望、地位都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年轻人,德国皇室成员,普鲁士王子约阿希姆-弗兰茨-胡伯特。

    “殿下怎么看?”

    从冯-英格诺尔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夏树就一直低头看着甲板上的人员,操演期间,他们各尽其职,不见半点懒散之态,但也没有真正面临战斗时的那种紧张肃穆。6月,距离大战爆发的历史时点仅有一步之遥,寻常之人却对悄然迫近的灾难完全没有察觉。

    “我相信,在这支令德意志民族无比骄傲的舰队,绝大部分军官和水兵都能够从容应对真正的战斗,而戈德上尉刚刚所说的情况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规避这种风险,而只能让官兵们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锤炼自己的意志,最终成为无懈可击的合格军人。”

    夏树的回答显然不是敷衍,而围绕同一个话题所作出的不同剖析,足以看出各人眼光、胸怀以及思维意识的差别。

    这时候,海军上校冯-卢,“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现任舰长,插话道:“若我们先与弱国交战,通过伤亡损失较小的战斗积累经验,再一步步与更强的敌人交手,最终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决战,赢得胜利就有把握多了。”

    这个想法固然符合思维逻辑,怎奈时局已成各国制衡之态,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战争危机,哪有机会让德国海军提前练手?所以,对于卢的“天真”想法,舰队司令部的军官们直接选择了无视。

    海军少将施佩尔和马斯所指挥的两支侦察分队渐渐从旗舰视野中消失了,但它们没有走远,而是遵照此次海上操演的预定方案进行大范围的机动穿插。完成转向之后,战列舰队的单纵队回归了笔直队形,各轻巡洋舰和大型鱼雷艇分队也紧跟着做出调整。过了不久,舰队左侧海域传来零落炮声,那是执行反潜任务的舰只在用舰炮驱逐试图靠近舰队的潜艇。当然了,这些潜艇也是此次海上操演的一部分,它们从威廉港出发,在操演方案的预定时间抵达预定地点,它们伸出海面的潜望镜果然为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所发现,双方随之展开一场进攻与防御的较量。

    到这时为止,声纳技术的发明已有数年,但它主要的用途却是探测冰山。在战争让人们真正看到潜艇的狰狞獠牙之前,反潜手段还停留在目视加炮射的原始阶段,德国海军成了秘密的“尝鲜者”。1914年2月,弗里德里希船厂建造的k25号大型鱼雷艇成为第一艘安装声纳设备的军舰,在这之后所建造的每一艘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都装备了西门子公司秘密研制的i型声纳。它的探测距离短的可怜,探测精度差强人意,且极易受到外界干扰,配合舰载枪炮和简易的深水炸弹,仍具有传统手段所不及的作战价值。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海军鱼雷艇部队的年轻军官们业已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反潜战术。至1914年6月,公海舰队已有近50艘各式舰艇装备i型声纳并开展专门的反潜训练,初步形成了行而有效的反潜体系。

    护航舰只的反潜操练热火朝天,主力战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