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0章 一百万支步枪(下)(第2/3页)  万岁约阿希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素来好战并且好斗的海军大臣大角岑生是日本动侵华战争、对美英开战进而夺取东南亚等地的重要推手,但是近两年来,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表现让他对侵华日军同时期的战果甚为不屑,继而利用他的影响力为远征东太平洋的日军部队争抢尽可能多的军事资源,使得侵华日军更加无力动大规模的进攻。既然昭和天皇和犬养相都认为中队不足为虑,眼下应当全力对美作战,以争取在尽可能有利的态势下达成最终停战,他立即表示赞同。

    就各自立场而言,6军大臣、皇道派的领袖人物荒木貞夫是内阁里面最不愿意接受对华停战的,若是围绕夏威夷群岛与美军展开决战,坐拥百万精锐的日本6军是派不上多大用场的,然而当前的现实状况是日军大本营决意将有限的资源优先供给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海空军,侵华日军不但得不到充足的兵员和物资补充,前期抽调出来攻打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地的王牌部队多数都未调回,加之苏俄不愿看到日本独霸东亚,近些年来一直在向中队提供武器弹药甚至志愿人员,侵华日军在1934年动的几场攻势都缺乏力度和持久度,暂时的对华停战也利于日军重新调整部署,积聚力量。于是,荒木貞夫罕见地对海军大臣的意见表示附和,昭和天皇钦定的提案在内阁获得全票通过,而后付诸实施在柏林参加同盟国脑会议的日本外相芳泽谦吉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利用各种场合和媒介大肆宣扬日本政府给亚洲国家带去现代文明的丰功伟绩,宣称军事手段只是破除各国旧识、实现文化革新的必要手段,而后表示日本政府愿意考虑西方同盟国提出的对华停战要求。之后,芳泽谦吉一面邀请西方同盟国组织观察团前往中国,见证中日双方的谈判接触,一面以中国多年深陷战乱为由,要求西方同盟国通过官方和民间途径募集人道主义援助,经由日方将这些援助转到中国平民手中。

    至11月初,在西方同盟国的斡旋下,中日双方代表抵达淮阴就停战事宜进行协谈,而这一谈就是四个多月。在此期间,除少数地区仍有零星交战之外,中日军队皆停止了敌对行动。

    尽管中日和谈旷日持久,两方代表据理力争、各不相让,西方同盟国还是如期开展了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从1935年12月到1936年2月,过4oo万吨米面、布匹、药品以及医用器械运抵中国,以日本人的狡猾用心,不难想象这些物资究竟有多少能够真正用到无辜民众身上,但正是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有数以万吨计的军用物资通过夹带、混装、偷运甚至走私等形式运抵长江以西,供中队整备武装、充实军力,这其中就包括了爱尔兰王国购置、美队供货的1oo万支春田步枪和1o亿子弹,它们分为数批,或藏匿于货船底舱,或由运送西方同盟国观察员的游轮偷藏,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从日本人眼皮底下穿过重重封锁线,最终运送到中队手中。

    这笔经手三方的交易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极为缜密的安排,爱尔兰的各级官员、普通军官乃至平民大众都不知道本国政府秘密实施了这样一次冒险,绝大多数美国人也没想到竟有这样一批数量庞大的枪械弹药被运离本土,更不清楚它们的真实去向,至于泄密几率最高的一边接纳这些军火的中队,一开始是被蒙在鼓里的,直到借同盟事观察员身份来到中国的爱尔兰谍报和安全官员直接介入,中方高层才意识到爱尔兰人提供给他们的是多么可观的一笔援助,期间因为担心这些军火被日本人现而致和谈破裂,他们终日惴惴不安,甚至想婉拒这批军火,所幸悬念还是保持到了最后一刻。日本军方虽对西方同盟国以人道主义援助名义运入中国的物资严加盘查,并试图通过谍报网络窥探欧洲国家的真实意图,等到隐藏在中队的一名高级间谍现端倪并予报告时,日本军方已经失掉了现场捉赃的机会,再怎么抗议也起不到实质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