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9章 哀兵之勇(第2/3页)  万岁约阿希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指令的过程中,克莱因一语不,等到通讯官走后,他低声说道:“相较于我们的战斗机飞行员,轰炸机飞行员缺乏必要的实弹操练,而且我们一直缺少新式的轰炸机,对舰攻击的手段过于单一……”

    舰队司令官伸手拍了拍克莱因的肩膀:“我知道,亚历克斯,我们的海军困难重重,但以国内目前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打赢这一场,并且拿出令人信服的表现来,那么海军的展就更不容乐观了!”

    如今的奥匈帝队,像胡德切克这般意识清醒并且敬职敬业的中高级军官不在少数,若非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这个庞大而又腐朽的国家恐怕早已轰然倒下。在侵占阿尔巴尼亚之前,奥匈帝国的海岸线全部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这个位于地中海北部、总面积逾13万平方公里的大海湾通过奥特朗托海峡与外部相连。作为一个工农业并重的庞大国度,奥匈帝国的经济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繁盛与凋敝,而意大利的萨兰托半岛如门闩一般锲入奥特朗托海峡,使得意大利能够轻而易举地从海上禁锢奥匈帝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如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时的英国和德国,是地缘战略上的守卫与囚徒。守卫需要时刻提防囚徒越狱,囚徒无时不刻不在渴望打破牢笼,尽管自1866年普奥战争以来,两国未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但多次生争端,数度剑拔弩张,险险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阵营激烈火拼,奥匈帝国趁势出兵占领阿尔巴尼亚,取得了对奥特朗拖海峡东岸土地的控制权,使得本国的海上战略处境得到了稍许的改观。此后为了进一步获得在地中海北岸的优良港口,奥匈帝国又将目光投向了希腊王国,小小的希腊不足以对抗奥匈军队,但沙俄军队的牵制和意大利政府的阻挠却使奥匈帝国的入侵计划一再推迟,直到战争打完也未能付诸实施。大战一矣结束,意大利便跟希腊签订了保险条约,并帮助希腊人在过境北部修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从而遏制了奥匈帝国向南扩张领土的野心,这一局面在往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未曾改变。

    时至1949年,奥匈帝国海军依然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的普拉港和阜姆港为主要海军基地,他们在亚得里亚海东南部的科托尔湾和罗拉湾虽有天然条件非常不错的军港要塞,但是忌惮于意大利海军的威慑,通常只派驻少量的侦察警戒舰艇。事实上,随着航空技术的展,南北长8oo公里、东西宽3oo公里的亚得里亚海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浩瀚”了驻扎在意大利东海岸的战机监视着整个亚得里亚海,奥匈帝国海军的一举一动都在意大利人的掌控之中。当然了,这种战略上的劣势并不总是一无是处,在奥匈帝国和新联合王国联手对意大利动战争中,奥匈帝国的主力舰队刚刚出动,意大利海军主力就已经在奥特朗托海峡部署战线,结果正中了对方下怀。趁着意大利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跟奥匈帝国航空部队展开激战,游弋在东地中海的新联合王国特遣舰队展开长途奔袭,用连续三个波次的空中攻击给予意大利舰队重创编入意大利主力舰队的两艘航空母舰,包括当年从爱尔兰人那里购买技术图纸及相关设备建造的优胜者级航母“加富尔伯爵”号,双双被无线电制导炸弹炸沉,有过2ooo名舰员和飞行人员当场阵亡,这意味着意大利海军半数的战斗航母就此烟消云散,而投入亚得里亚海前线的主力舰队必须依靠6基航空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遵照舰队司令官兼前线总指挥胡德切克海军上将的指令,部署在塞尔维亚南部和黑山西南部地区的奥匈帝国海空军航空部队迅即出动了9个中队12o多架轰炸机,在11个中队15o多架战斗机的掩护下朝驶入奥特朗托海峡的意大利舰队扑去。近3oo架战机若是接踵出击,能够形成遮天蔽日的壮观场景,但这些作战飞机分别部署在彼此相隔甚远的8处机场,加之海空军军官们的协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