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1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 七(第2/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啊。”

    宣康插口说道:“刘君有所不知,我家司马rì常与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今晚此餐,似简陋,然因招待刘君诸位之故,较之我家司马往常所用已是好上了许多!”

    简雍拈须笑道:“司马治军,有古吴起之风。”

    刘备叹道:“备怎会见怪?我久闻皇甫将军与兵卒同甘共苦,rì常起居饮食与兵卒同,却不意司马也是如此!有如此将军,有如此司马,贼兵何愁不破?也难怪司马从皇甫将军征战,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数月之间连平数郡。有如此将军,有如此司马,我大汉之幸也!”

    荀贞拿眼观量,见大约因敬佩他肯与兵卒同甘共苦之故,张飞动容,关羽的脸sè也好了一些。

    他心中想道:“史书记载,关羽骄於士大夫而善待部卒,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俩对部卒,对‘小人’是何态度现尚不得而知,而对士大夫,对‘君子’的态度,就目前观之,他俩的表现却是与史书记载的一般无二。”这个“士大夫”、“君子”,他当然说的就是他自己了,从在辕门相见开始,关羽对他就冷脸相待,而张飞却一直彬彬有礼。

    对关张的这种不同态度,荀贞倒是很能理解。

    说白了,傲士大夫也好,爱敬君子也罢,实际上是一体两面。何为“一体两面”?关羽、张飞的出身与刘备一样都是寒家。寒家出身的人在面对高高在上的士族时通常会表现出两种姿态,或者爱敬,或者傲慢。往深里说,爱敬可能是因为“自惭”,傲慢则可能是因为“愤世”。

    荀贞转目戏志才,心道:“要说起来,关羽的这份傲与志才在面对庸俗士子时的故意不拘礼节倒是有点相像。”不过细细想来,却又觉得他两人有根的不同。

    结合前世对关羽的印象,他寻思想道:“志才虽愤世而傲,但他的‘愤世’主要是因为身有才干却无用武之地,才能不得施展,所以嫉俗傲慢,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却也能积极地融入其中,融入被他此前‘傲慢’的士族之中。关羽的愤世,固有恃才而傲的成分,可更多的却似乎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压迫黔的不满,所以他骄於士大夫但却善待部卒。”

    简单的说,戏志才傲慢士大夫,但并不反对士族高人一等的地位,关羽则不然,他似乎是从骨子里就痛恨这个权贵压迫黔的社会。只可惜因时代之局限xìng,他没有能力去打破这个阶级的藩篱,而后,他自己也成了这个他所痛恨的阶级的一部分,且是顶层的一部分。

    与关羽才是初见,到现在连一句话都还没有交谈过,对关羽这份傲慢之缘由的推断只是猜测,荀贞也不知是否准确。

    他心中想道:“关羽亡命涿郡肯定是因为犯了事,但到底犯了什么事?却不知是不是演义中所说的:在河东杀了恃强凌人的豪强?”拿筷箸取菜,就着饼吃了几口,觑着时机,乃缓缓笑问刘备,“玄德兄,下午时,我闻你说云长是河东解人,却不知为何安身涿郡?”

    刘备停箸,回顾了眼关羽,对荀贞笑道:“却是与君麾下典韦一样,云长在河东郡犯了命案,故此亡命涿郡,我因得以与他结交。”

    “噢?犯了命案?是怎么回事?”

    “此事说来话长,不如由云长来说。……,云长,你给荀君讲讲吧。”

    关羽心道:“这荀贞与我只是初见,适才在辕门处却目光灼灼,一再观我相貌,若人之视猴,真是十分无礼!”傲慢的人里有不少生xìng敏感,关羽就是一个敏感的人。刚才荀贞在辕门处不但了关羽,还了张飞,张飞对此并无恶感,而关羽却就十分不满。

    尽管因为荀贞肯与兵卒同甘共苦,使得他对荀贞的观感略有改变,但他却仍然不想不理会荀贞,可是刘备的话却不能不听,当下应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