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 搜山千骑入深幽 十一(第3/5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他请卢广入座。

    说及正事前,先叙些闲话。

    聊了几句,却才知这卢广不但是中丘冠族卢氏之子弟,而且多年前在缑氏山中师从过卢植。

    荀贞笑道:“吾有一弟,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人也,亦曾在缑氏山中师从过卢公。不知子公可与他相识?”子公,是卢广的字。

    卢广不但走路、站姿与邯郸荣相像,嗓音也像,也是声音洪亮。

    他略偏头想了一想,说道:“刘备?涿郡人?”

    “对。”

    ‘时从卢师学经者甚众,广却与君弟不识。“

    “公孙瓒,可认识么?”

    “可是辽西令支的公孙伯珪么?”

    “正是。”

    “公孙氏乃辽西之望,伯珪之母虽贱,然此人美姿仪,大音声,文武材茂,却是个少见的英杰,广与他认识。”说到这里,卢广想起了一人,说道,“君适才所言之君弟可是大耳长臂么?”

    “然也。”

    “噢!那我与他见过几面,……,是了,还有一个叫刘德然的,与他同宗,他兄弟两人确也曾求学山中,不过并非卢师弟子,亦不知是否名入牒中。……,君弟是中山靖王之后?”

    卢广的这几句话的感情sè彩很强烈,先说刘备不是卢植的弟子,继又说不知刘备是否名入牒中,带有浓浓的轻视之意。

    荀贞听出了他的轻视,不觉奇怪,心道:“怪哉,他说他与玄德只是见过几面,与玄德并不甚相识,却为何对玄德甚是轻蔑?又是说玄德并非卢植弟子,又是说不知玄德是否‘名入牒中’?就算玄德不是卢植的弟子,只是门生,却也不至於名不入牒中啊!”

    “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由老师亲自授业的是弟子,由弟子来教学业的是门生。卢广应该是由卢植亲自授业的,刘备不是。

    “牒”,是当世私学里的一种学籍管理制度。大儒的弟子、门生很多,“其耆名高义开门授徒者,遍牒不下万人”,如光武、明帝年间的颍川鄢陵人张兴,“弟子自远而至者,著录且万人”,又如乐安临济人牟长,“诸生讲学者常有千余人,著录前后万人”,这么多的弟子门生,老师不可能全认识,所以将经生的年龄、籍贯、习经年数等消息编录成册,以便於管理与授学,这个“名册”就叫“牒”。通常来说,只要是求师於某师门下,弟子也好、门生也罢,都会录名牒中。当然,有时也会有遗漏,如先帝年间,蜀郡景毅之子景顾为李膺门徒就“未有录牒”,但这只是极少数之现象,卢广说不知刘备“是否名入牒中”,分明是带了极强的轻视。

    荀贞心中纳闷,不形於sè,笑问道:“君方才不是说不认识玄德么?却又怎知他是中山靖王之后?”

    “当年在缑氏山中,学经之余,诸家子弟时有宴聚。每宴聚时,君弟常随侍公孙伯珪,我虽不记得他的名字,却记得他生具异像,好大言,每与人说话,常先自言他乃是中山靖王之苗裔。”卢广说到刘备“常先自言他乃是中山靖王之苗裔”时,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不屑。

    荀贞哑然,心道:“原来如此!”

    卢广却是瞧不起刘备见人就先道自家出身。

    刘备的家世不好,两汉至今四百年天下,宗室多不胜数,他虽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家实早已与寒家无异,其家又贫,穷到学费都拿不出,靠的是同宗刘德然之父资助,但在求学的时候却好美衣服,喜狗马、音乐,完全一派纨绔子弟的作风,每见人常又喜欢说大话,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这种种行为落入到骄傲的士族子弟眼中,难免就会觉得此人虚荣,轻视於他。

    不过荀贞却是能够理解刘备为何这样做出这般种种行为的。

    刘备求学时年方十五,正是少年人贪慕虚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