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9 搜山千骑入深幽 四十(第3/5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早先程嘉、陈午在攻山时,他两人的表现尽入荀贞的眼中。

    相比陈午的果敢勇武,程嘉在指挥上显得有些犹豫、迟缓,不够果决,尤其是在陷入苦战后,他的这个迟缓、犹豫表现得加明显。

    顺风仗谁都会打,要想真正地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带兵的材料只有在苦战时。将乃一军之胆,临阵狐疑是三军之灾,只程嘉表现的这个“迟缓、犹豫”,他就不是带兵的料儿。

    ——当然,这不是说程嘉怯懦,他也是勇气的,要不然他不会主动请缨去山中招降旧友,不会驰驱数百里,深入到王当的部中去探听情况,可他的这个“勇”,就眼下看来却非大勇。

    人非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

    秦舞阳年十二岁就敢在市上杀人,入了秦王宫中却sè变振恐,要非荆轲为之掩饰,差点就要露出马脚。秦舞阳的这个勇就不如荆轲的勇。荆轲虽勇,到死都sè不变,可如果让他去指挥三军,与敌人苦战,他却可能也不行。士之勇和将之勇,虽都是勇,然却不是一回事儿。

    故有话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通过此次攻山之战,能看出程嘉、陈午两人的优劣长短,却也是一件收获。

    ……时当十月底,已是孟冬了,ri短夜长,又是在山中,周围群山环立,天暗得早,刚到酉时,天sè就已晦暗下来。

    山腰的江禽、刘邓、李骧、何仪、程嘉、辛瑷等数次组织进攻,连番功而返。

    荀贞自起兵以来,除了在颍川郡与波才、何曼作战时打过这么艰难的仗,之后就再没有过了。黄髯在山腰布置的三个壁垒,两个都已打下,唯独剩下的这最后一个,苦战了几乎一天了,仍然不能克之。宣康望而生叹,说道:“山道险阻,这山地之战与平原之战迥然不同啊!”

    久攻不下,此中固有山地战与平原战不同的原因,却也不能排除“人”这个主要因素。

    荀贞遥望山腰上黄髯的军旗,说道:“今早入山前,叔至带人生擒了一个黄髯的斥候,百般拷掠,问其贼情,这个斥候却不肯吐出半字;攻山至今,我部伤亡甚众,贼兵伤亡众,而观贼之士气却似乎并没有因此受挫多少,……,这个黄髯颇能得众啊。”

    宣康连连点头,说道:“是啊,不止能得众,此贼亦颇有勇力,前与刘邓格斗,他居然能全身而退,难得少见。”

    黄髯前与刘邓格斗,虽然是占了地利的便宜,刘邓是仰攻,又被绊了一下,但以刘邓之勇,这黄髯能不死而退,却也说明他是一个有些勇力的人。

    荀攸也很赞同荀贞的话,说道:“黄髯前与刘邓格斗时,我见他形貌,美须髯,仪表堂堂。既有容貌,又颇勇武,且能得众,这样的人物便是放在郡县里也是不多见的,奈何从贼!”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个人若是有个好的相貌,首先就给人一个好的印象。

    黄髯之所以能够得众,能够得到部众的拥戴,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年在乡中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方面却也是和他的相貌有关的,也是因为他相貌堂堂、引人喜爱。

    因其美须髯,加上他本身的能力,连荀攸这个敌方的人也都不由发出了“奈何从贼”的惋惜。

    荀贞抬头,望了望天sè,说道:“天暗了,陈午、叔至应该已开始攀山了吧。”

    ……后山。

    陈到率二百勇敢之士列在山下,齐仰首望向山壁。

    晦暗的暮sè下,陡峭滑湿的山壁上,陈午等三十一人正在赤足挥戈,凿洞攀援。

    陈午的位置在最前,他两脚踩在方才凿出的洞上,左手抠着山体的缝隙,右手握着矛头,侧身向着与腰并齐的右边壁上一处猛击。

    他敲击的地方是预先选好的,较之别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