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8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 中(第3/5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黄巾之荼毒,继有於毒之害,百姓苦之久矣,而郡国莫说三年之蓄,便是一年之蓄也没有了,此‘民不聊生,国非其国’之时。今於毒将亡,吾郡第一要事就是‘以农桑为务’。康卿……。”

    康规出列,应道:“下吏在。”

    “以我估料,迟则半月,短则十日,魏、元城诸县就能光复,你今日下朝后,可先与户、田两曹把本郡现有之民口、田亩数目统计出来,交给我看。”

    “诺。”

    “再去仓曹,把本郡郡府和各县现有之储粮也统计出来,交给我看。”

    “诺。”

    “待魏、元城诸县光复之后,你就出县东行,劝农耕桑。”

    “诺。”

    荀攸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下到堂上递给康规。这卷文书是荀贞在前些天“病重”时和荀攸等人商量拟定的几条有关农事的教令。所谓教令,就是地方法规。在和朝廷的法规不抵触的情况下,郡国太守有权根据本郡国的具体情况颁布各项法令。

    ——汉之太守的权力极重,有军权、有行政权、能任命“守官”、可以颁布法令,可以说是军政吏法无所不包,也所以汉人视郡如国,视如郡守如君,郡府又被称为郡朝。

    荀贞说道:“这是我定下的几条教令,你东行劝农时可出示给诸县看,命诸县悬挂县亭,叫县人知晓。”

    荀贞的这几条教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禁杀耕牛,杀牛者死。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力,早在前秦时就是禁止私杀的,本朝也明令严禁,只是对杀牛者的处罚没有“处死”这么严厉,但法令应该是与时代相结合的,如今魏郡屡遭兵乱,农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耕牛已经不多了,所以要提高保护的力度。

    一个是令县中如有未垦辟之地或无主之地,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以得积粟。

    再一个是严令诸县治理轻侠之辈,如有专以轻侠为务而不事农业的,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总之勿令乡亭有一个游手好闲之徒。——这一条却不但是为了农业,也是为了治安。荀贞昔在繁阳为亭长时,与亭中轻侠结交,而今他成为了魏郡太守,颁布的第一道法令中却就有限制轻侠的内容,这却是因其今日之立场,或者说阶级身份与往日已截然不同之故。

    这几条教令只是泛泛而言,因为对魏郡的具体情况荀贞还不太了解,所以还没有具体的指示内容。就荀贞所知,故往之郡国守相、县令长有的为了劝农,给本地规定的教令能够细致到每家每户必须种桑多少、种菜多少,甚至连种什么菜都有具体的规定。

    康规应道:“诺。”

    荀贞注目他片刻,说道:“前汉宣帝即位,‘以劝农使劝郡国,至大官’。我虽乡野愚人,不能和宣帝相比,但亦不吝‘大官’!子其勉之。”

    这句话却是在勉励康规了。康规下拜应诺。

    布置完农业这件事,荀贞接着对诸吏说道:“我到郡以来,诛郡兵军候、屯长、逐郡府掾吏,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彼等军候、屯长跋扈不法,彼等故掾吏目无尊上,不杀无以明军纪,不逐无以正纲纪,故我不得不乃杀之、乃逐之,而我闻郡中竟因之传我以刑罚立威,岂不谬哉!

    “董仲舒说:‘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和帝时,会稽许荆为桂阳太守,说:‘吾荷国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前贤、循吏之言,凛凛在前,我虽不才,岂能忘教化而专主刑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之所以杀不法军吏、逐无礼掾吏,正是为了施行教化啊!

    “诸卿,我以斗筲之才,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自我上任伊始,我就以前贤之言自勉,承流宣化、以仁爱教民之任时刻不敢忽忘!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