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 血雨腥风洛阳城 上(第3/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进、袁隗,赦免荀贞之罪。

    士大夫虽然取得了第二个回合的胜利,如愿以偿地立了刘辩为天子,给宦官们了重重一击,但此时尚非事了庆功之时,一则宦官之势仍大,诸宦的亲戚子弟仍然遍布朝中、州郡,为官为吏,二则蹇硕仍有兵权在手,最重要的是:何太后的立场是偏於宦官的,也就是说,宦官们仍然是极其具备实力的,稍有不慎,现今有利於士大夫的局面就极有可能会被宦官翻盘。

    所以,在这个时候,士大夫在需要进一步抓拢洛阳兵权之同时,亦急需扩充本集团的文官实力,急需吸取、拔擢士人阶层中的优秀者到朝中、或者到州郡任职,以进一步打击宦官在政治上的势力。

    袁绍在这个时候记起荀贞,自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论政治,荀贞有极佳的政绩,论军事,荀贞有赫赫的战功,不管是把荀贞调到朝中、州郡为吏,还是转任荀贞为校尉之类的军职,对士大夫这个大集团、对袁绍这个小集团都是有利的。

    在这第三道消息里,荀攸提了一下袁绍、袁术、何顒等人。

    随着士人集团的暂时胜利,袁绍、何顒等人节节升高。

    袁绍迁为司隶校尉,何顒被拜为北军中候。

    司隶校尉号称“卧虎”,职在监京都百官和京畿诸郡,权力极重。朝会时,百官中有专席坐的通常只有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三官,号称“三独坐”。

    前汉至今,每次朝中出现激烈的政斗时,司隶校尉之职素来是双方争抢的一个关键位置。

    袁绍得为司隶校尉,壮大了士大夫在京都、京畿地区的势力。

    袁绍本就是何进的盟友,袁术虽与袁绍不和,但袁术在京都久有豪名,门下亦有一帮士人、豪杰为之奔走,且与袁绍相同,也是太尉袁隗的从子,并现为虎贲中郎将,手上权重,因而,他两人并得何进重用。

    北军中候是军职,品秩不高,只六百石,但权力却也很重:掌监北军五营。“北军”是洛阳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何顒出为此职,代表着北军五营至少在表面上被士大夫掌控了。——先帝时,窦武、陈蕃诛宦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败在了北军五营的军士畏服宦官上。

    何进、袁绍等吸取了这个教训,所以何进、袁隗一掌握朝权,就马上把自己人安插到了北军中候的位置上,这样,即使暂时还不能宦官的势力从北军五营中尽数赶出去,至少北军如有风吹草动,他们可以尽早得悉。

    这道消息的末尾,荀攸提到了他自己,刘辩登基后,荀攸在洛阳的活动就由暗转明,这次何顒被拜为北军中候,他同时因何顒之举荐,也被朝廷征拜,被拜为了黄门侍郎。

    秦汉时,宫门多漆成黄色,故称“黄门”。

    “黄门侍郎”者,即给事黄门之侍郎,品秩亦不甚高,与北军中候一样,也是六百石,位比下大夫,同时在重要性上亦与北军中候相同,亦是个位置关键的职位,“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也即是说,此职侍从天子左右,负责着宫内、宫外的勾通交流。

    荀攸此前没有出仕过,一起家即被拜为黄门侍郎,显然是出於三个缘故,一是因荀氏门第清高,荀攸素有智名,二是因何顒之举荐,三则是因为荀贞的关系,现在何进忙着巩固势力、夺取洛阳兵权,一时还顾不上为了荀贞而和赵忠直接交手,故此先擢用荀攸,以安荀贞之心。

    看完这道消息,程嘉说道:“袁本初为司隶校尉、何伯求为北军中候,蹇硕将死矣!”

    京畿整个层面上,有袁绍为司隶校尉,握掌雄权,洛阳内部,先有西园被曹操等人坐镇监控,现北军也被何进、袁隗监纳手中,蹇硕一步失算、步步被动,有他欲杀何进的“前科”在、有他在西园诸军中仍存在不小势力的客观条件在,何进想来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