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5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 五(第3/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下结合,是以袁绍、袁隗等人能给他谋取到陈留。

    袁绍畏惧董卓,所以不敢接受荀贞、鲍信等起兵讨董的建议,但在董卓的强势面前,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他也不可能不多做一手准备了,张邈的出任陈留便是他的另一手准备,——张超的改任它郡、荀贞的出任广陵,从整体来看,也可包含入这“另一手准备”之中。

    张邈将出任陈留太守一事,荀贞是在曹操的信中知道的,那会儿他刚离开洛阳没两天,还没发生董卓自为司空的事儿。

    此外,在前两天的一封信中,曹操又提及到:他、何顒等和袁绍商量,准备举荐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

    早前何进遣大将军府的掾吏赴各地募兵,鲍信在其中,王匡也在其中。

    王匡和鲍信是同乡,两人皆为泰山人。

    鲍信是回泰山募的兵,除了一些骑士外,募的多是寻常步卒,这活儿比较好干,所以他回洛阳的早一点,正碰上荀贞进京。

    王匡没有回泰山募兵,泰山的豪侠剑客、武勇之士就那么多,鲍信已然回了泰山,他要是再去,两人变成抢兵源了,事倍功半,因此他跑到徐州这儿来了,泰山南边就是徐州,离得不远,他在这儿也挺熟,奉了何进的命令,他的任务是招募强弩手,挽弩射箭是技术活儿,强弩更需要身强力壮之人,所以他这个活儿比鲍信的活儿难干,以是之故,比鲍信回洛阳的晚,荀贞没见着他。

    王匡募了五百强弩手,鲍信到洛阳时何进已死,更别说他到时了,袁绍不敢起兵击董,他无处可去、无事可做,於是也和鲍信一样,带着他募来的这些人归乡去了。

    就在他离开洛阳后不久,发生了董卓杀掉丁原、自为司空的事儿。

    如果说,袁绍举荀贞、张邈、张超分为三郡太守的举动,更多的还只能算是他想为自己在州郡安排几个“自己人”,这样,万一京都有事,地方就可以呼应,给他一点声援,那么在董卓杀掉了丁原之后,袁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州郡呼应京都”,而是要考虑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办了,或者换句话说,万一董卓逼得他没路可走了,他该怎么办了。

    在这么背/景下,经过和曹操、何顒等人的商量,他有了举荐王匡、鲍信为郡守的意图,——董卓在洛阳越来越兵强马壮,袁绍等既然越来越不能对抗,就只能改而求诸於地方州郡了,往好的一边说,也许能靠州郡的力量抗衡一下董卓,往坏的一边说,如果万一真的出现董卓只手遮天、独掌朝权的情况,至少他们也可以依靠州郡的军事力量来自保、抑或讨伐他。

    实际上,袁绍现在已经开始在做最坏情况的考虑,可他对时局依然还存有一点幻想。

    按曹操在信中的话说:袁本初私对我言:卿与孟卓、孟高、伯业、元伟、公山诸君布及徐、兖、冀诸州,皇甫将军屯兵洛西,董卓虽骄兵自雄,然而也许还并不敢妄政作乱。

    孟卓即张邈,孟高即张超;伯业是袁遗,袁绍的从兄,现为兖州的山阳郡太守;元伟是桥瑁,兖州东郡太守;公山是刘岱,汉室宗亲,现为兖州刺史。

    这几个人,要么是袁党一员,要么是公族名士,要么是汉家宗亲,都是袁绍等可以依靠的,——最主要的是,这几人所在的州郡大多离洛阳不是特别远,而且如果再加上西边的皇甫嵩、盖勋,刚好能对洛阳形成一个东、北、西三面的包围。

    再加上王匡、鲍信两人,——他两人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到郡守之职,但董卓刚杀了丁原、自为司空,引得朝议大哗、士人侧目,这么个情况下,为了安抚士人,董卓是极有可能向袁绍等做出一定让步的,也就是说,只要袁绍举荐,王、鲍二人十有就能顺利出任地方郡守。

    这么看下来,袁绍等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