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 回天转地将军手 身轻名士一文钱(第3/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延说道:“明公所言甚是。”

    孔德说道:“明公息怒。”

    “郡治县外,万军部中,士民面前,他如此轻慢於我,人皆见之,我如何息怒?”

    如果荀贞是在私下里不给孔伷面子,孔伷可能还不会恼怒至此,可刚才荀贞却是在孔伷的部下面前不给他面子,被荀贞这么轻慢,那些将士部曲会怎么想?会怎么看孔伷?会不会小看他?会不会在背后取笑他?而同时看到这一幕的还有颍川郡的郡吏和士人,看那些郡吏吹捧荀贞的无耻作态,他们定不会为孔伷保密,肯定会将此事传开,如此一来,过不多久,这颍川郡的各地士人必然就会尽知他被荀贞落了脸面,各郡士人来往勤密,假以时日,整个豫州、整个海内恐怕都会知晓此事,待到那时,自家会落个什么名声?会有多少人嘲讽笑话他?

    一想起这些,孔伷就觉得脸皮发烫,坐立不安。

    再又由此想到如果因此而丢了威望,那自己以后还有什么脸面统带部队?还有什么脸面给军中的将校们发号施令?还有什么脸面做出威严的姿态,让他们听从调度?

    对部队是这样,对州中郡县也是这样。

    想及此,孔伷又觉得荀贞坏了他的权威,愤恨填膺,咬牙切齿,愈是恼恨荀贞。

    他握着拳,狠狠地拍在席上,愤怒之下,忘了手中还拿着拂尘,差点被散开的拂须撩住眼睛,慌忙松开手,把拂尘扔到了一边,他说道:“我怒气难抑,诸卿,你们说,我该怎么报此大仇?”

    听得孔伷已把此事升级到了“仇雠”的程度,李延、孔德诸人对视一眼,俱皆沉默。

    能怎么报仇?还能点起兵马和荀贞火并不成?

    说到底,这件事是孔伷自己办差了,谁也不能怪。

    荀贞虽派了精兵去给孔伷下马威,可那只是大家心知肚明却没法放到台面上来指责荀贞的,因为荀贞大可回答说:他这是为表示对孔伷的敬重,故此才遣兵去迎。更要紧的是,在孔伷到后,荀贞同时也还亲到县外相迎,再挑剔的人在礼节上也挑不出他的错来。

    孔伷最好的应对办法应是:先吃下这个暗亏,然后再徐徐找时机报复过去。可孔伷耐不住性子,却又是叫人去把荀贞从县外召到军中,又是摆开精甲阵,这些也都罢了,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在荀贞到了车前后还高踞车中,半晌不理。

    试问之:荀贞贵为县侯,名爵远比孔伷为高,又是战功赫赫,帐拥强兵,怎可能会再忍让不发?真要说轻慢无礼的话,在孔德、李延看来,孔伷才是轻慢无礼。

    孔伷怒道:“卿等为何皆一言不发?”

    车中的这几个从事个个愁眉苦脸,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孔伷。

    孔德有些急智,心道:“荀侯善战,将来颍川与他联兵的孙坚也是猛将一员,方伯虽清高名士,可所长不在军旅,非他两人对手,又且,荀侯是颍川本地人,民心所向,连颍川太守都只能挂印而归,方伯如与之硬顶,怕难落好,万万是不能与荀侯翻脸的。只是,方伯现正恼怒,万难听我劝,我不可拂逆,当顺其心意,先以言辞附之,等方伯熄了怒火,再寻机劝说。”

    他开口说道:“荀侯自恃功勋,轻慢明公,确是可恶,但明公身尊肉贵,为海内之望,今至颍川,为国家除贼,豫州百万士民、数万将士都在等候着明公的号令,却也不值得为这等人气坏了身子,耽误了大事,颍川郡的吏、士都在恭候着明公的驾临,诸县令长也都在静候听从明公的将令,明公不如先到县里,布置下军令,再命荀侯来军中,面斥其过。”

    又是“海内之望”,又是“百万士民、数万将士和颍川的吏士、县令长都在候令”,得了孔德的奉承,孔伷心气稍平,怒气稍减,心道:“荀贞小儿自恃功勋,轻慢於我,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