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 固知功业不易立 败而不馁真英雄(第3/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曹操道出求兵的来意,周昕比陈温还要痛快,说道:“酸枣诸公皆畏不敢进,唯卿心怀大义,不惜身,偶有失利,何足以意?我丹阳无它物,唯产精兵,卿为义起兵,讨董事重,既来我地,又何必再去募兵?我现有郡兵六千,可给卿四千,如不足,容我再募召。”

    曹操大喜,说道:“丹阳素产精卒,四千足矣,如真不足,我到时再来讨之就是。”

    两人相对而笑。

    出身贵族、交游广阔就是有好处,曹操、曹洪从兄弟两人,来到扬州、丹阳,只动动嘴皮子,四千丹阳精卒就到手了,曹洪那边没多久传来消息,陈温亦给他弄来了两千庐江上甲,这就是合计六千精锐了,想如换个别的寒门子弟来,便是磨破嘴皮子,怕也是讨不来一兵一甲。

    得了这六千人马,曹操的兵势复为之一振。

    他心念讨董,没有在丹阳多留,与曹洪会合后边从丹阳北上,先入了广陵郡界。

    袁绥、姚昇等得了荀贞的嘱咐,对曹操执礼甚恭,诸人亲把曹操迎入郡界,一番热情的款待之后,又亲把曹操等送出了郡界。送走了曹操,姚昇给荀贞去信,信中写道:“曹将军貌不惊人,而言行豪壮,有龙虎气,吾观其人,必非浅水可居之者也。曹将军兄弟在扬州共募得了六千上甲,吾观望之,俱皆精锐,今其归还,想来等到来日再讨董时,必能为君侯力助。”

    姚昇的这封信刚送出没多久,还没到荀贞的手上,一个叫他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

    却是传来消息:曹操、曹洪、夏侯惇等带兵刚回到豫州,入了沛国不久,在龙亢县这个地方,他们从扬州、丹阳募来的那些兵卒却竟不知为何,——也许是因思乡,不想远离家乡,去前线与董卓交战,也许是因为知道曹操早先兵败给了徐荣,不想跟着曹操去送死,总之,图谋叛乱,叛兵夜烧曹操大帐,曹操手剑杀了数十人,乃得出营,被闻讯赶来的夏侯惇等人救下。叛乱的兵卒有的被夏侯惇等镇压了,有的逃散了,事后检点,没有背叛扬州兵的只有五百余。

    真是屋漏逢阴雨。

    先败於徐荣,继又兵卒叛变。

    如再加上最早那一次险死於豫州,这才短短数月,曹操就在生死线上来回三次了。

    但曹操到底是人中之杰,依旧是半点也不气馁,这已经入了沛国,是他的家乡了,既然召来的兵卒多叛,那他索性就又在沛国募兵,龙亢往北是蕲县,从蕲县开始,曹操一路走一路募,经铚县、郸县、鄼县、建平等地,前后共募得千余人众,兵势复稍为一振。

    ——在丹阳时,周昕说兵如不足,他可再为曹操招募,而今既然兵叛,曹操却为何不回去丹阳?这却是:人皆是有脸面的。就像曹操在召到兵前羞於去广陵见荀贞的手下一样,现在扬州兵叛,他也不好意思再厚着脸皮去找周昕了。陈温、周昕半点没有推脱地给他了总共六千精卒,是他自己“没能耐”,这才导致了兵叛,试问,他又怎么才能好意思再去找周昕要兵?

    到了建平县,曹操暂时停驻。

    出了建平再往前,就已不是沛国地界,而是梁国了,过了梁国则即是陈留。

    曹操与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史涣等人商量:“我等今往扬州募兵,半途兵叛,以现在这点兵力,如再去酸枣,或许会被张孟卓诸公嗤笑事小,难以复振击董事大。吾观酸枣诸公终碌碌无为者也,不可成事。以我之意,我等不如舍酸枣而去河内,卿等以为如何?”

    夏侯惇说道:“君意在讨董,袁将军兵势虽众,然其意却不在董卓,便去河内,恐亦难有为也。君与荀侯友善,荀侯、孙侯皆敢战之士,何不去颍川与荀侯合兵,共谋击董?”

    曹操说道:“洛阳山河四塞,非是一路可击之者也。我如去颍川,虽可与贞之合兵,然却只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