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0 陶恭祖数求归乡(第2/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联姻,非为公务,乃是家事,所以钱不能由两府的公帑出,得用荀贞的私钱。

    一下拿出四百万,荀贞亦觉肉疼。

    倒不是可惜这点钱,他又非愚吝之人,深知钱被人造出来就是让人用的道理,只是觉得这四百万钱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拿用给族中子弟婚姻迎娶未免有些浪费,但要想进一步稳固在徐州的政治根基,要想来日有机会染指江东时能多点助力,这些花费又是必不可少的,就只当是前期的投资了,希望日后可以得到远比这点钱要多的回报。

    应下了主理四荀婚事的任务之后,荀悦没有立刻就走,他说道:“昨日我拜谒陶公,见他郁郁寡欢,听他说他已数次请归乡里,而皆未被吾弟允,不知是因何故?”

    “他的病好了?”

    “他有病么?”

    “吾兄当是不知,我初到郯时,他托以患病,不与我见,因是之故,他数次请归,我都没允,不为别的,只是担忧他如病体未愈,郯县离丹阳说远不远,近亦不近,万一路上他病情加重,岂不是我之过也?”

    “原来如此!昨日我见他精神虽不济,然身体似无病恙,想来应是好了。”

    “既是好了,他想归乡,就请他回吧。”

    “好,好,我现在就去转告他。”

    陶谦治徐州时虽然亲小人、远君子,但他早年也是颇得人誉的,先后跟从皇甫嵩、张温讨伐北宫伯玉、韩遂、边章,以刚壮知名,再加上荀悦是厚道君子,不会像一些人那样世态炎凉,既入郯县,便不可能对“故徐州刺史”视若无存,所以昨日他去拜谒了陶谦,听陶谦说数次请归而荀贞不允,怜他年老势衰,因便於今日问荀贞不放他回乡的缘故,实是在为陶谦说情。

    荀贞送走了荀悦,回到堂上坐下,心道:“公孙瓒这一觊觎冀州,短则年内,长则两三年,周昂是都不能南下与文台争豫了,这么个情况下,确也没必要再留陶恭祖在郯了,他既想回乡,便让他回吧。好歹他曾是徐州刺史,我表他安东将军,他又没应,现下他要归乡,我不能没点表示。”想到这里,他吩咐堂外的小吏,说道,“叫州府多备些财货,送与陶公。再给州府的吏员们说:陶公将要归乡,有想送陶公者,州府给休假一日。”

    堂外小吏应诺,自去传令。

    荀贞所以留陶谦不让他归乡者,却非是因给荀悦道的那个理由,而实是因此前闻周昂被袁绍表为豫州刺史,担忧如果周昂争豫,丹阳太守周昕或会提兵北上相助,所以才没有放陶谦走。

    陶谦是丹阳人,如放他归家,那边周昕起兵,他或有可能会参与进去,他毕竟是朝廷正任的徐州刺史,在徐州这么几年,尽管不为多数的士族拥戴,可受过他恩的故吏也还是有的,说不定一听说他在周昕军中,其中就会有起来响应的,未免会是个麻烦。

    因而,荀贞才留他在郯至今。

    现下公孙瓒将要与袁绍争夺冀州,周昂短中期内是都没可能南攻豫州了,如此一来,也就无需再担忧周昕北上,那么,陶谦想走,就可以放他回去了。

    荀悦去到陶谦住所,进见告之,把荀贞同意他返乡的事说了一遍。

    陶谦握住荀悦的话,感激地说道:“君厚道长者,若非君肯为我进言,我这个败军之将,怕是连家都回不了啊!”千恩万谢。

    送走了荀悦,陶谦的两个儿子陶商、陶应从堂后转出。

    陶商说道:“阿翁,咱们这就回乡?”

    “是啊,好不容易得了荀贞之的应允,还不赶紧就走?省得他反悔。”

    “父亲,昨日昌豨、尹礼他们又遣了人来,问候父亲起居。”

    “我不是说过了么?再有昌豨他们的使来,我不见,也不许你们见!”

    “父亲,商知父怒泰山兵首尾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