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2/4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承宣布政使司,就将新收复的领地归于辽东承宣布政使司,以王在晋兼任辽东左布政使,另廷推一名右布政使和提学官协助;另一件是得扫清残余势力,特别是多尔衮残余势力,着禁卫军鳌拜部继续追剿,总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朱由校在听完刑部尚书苏茂贞的汇报后便立即给西暖阁的几位阁臣下达了旨意。

    由于,朱由校现在完全掌控了军权和财权,皇权也就完全压制了文官的权力,因而通过西暖阁的几个近臣操控文官集团的方式便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如今的西暖阁也几乎是形同虚设,内阁阁臣此时几乎都进了西暖阁。

    不过在西暖阁议事倒是仍然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效率更高,因为就在乾清宫,也就能随时下达旨意给内阁。

    只是西暖阁不比文华殿,到底狭窄了些,对于阁臣们而言未免要拥挤了些,但毕竟能以此与天子更近一步,所以阁臣们还是能忍受的。

    对于朱由校的指示,李明睿起身应了一声“是!”

    自从钱谦益被打入诏狱后,他现在俨然成了内阁第一人,不过,他的官职依旧是中极殿大学士,并没有升为建极殿大学士也就是内阁首辅。

    朱由校倒不是真的厌恶这个由由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权臣,只是他不想让这李明睿太过得意,或者使得他背后的新兴势力太过急切的想要从自己手中分得政治权益,所以朱由校必须搞搞平衡。

    李明睿自然知道陛下朱由校是什么心思,所以他也并不急着逼朱由校非得让自己成为内阁首辅,为官多年的他已经开始变得圆滑,也可以叫政治上成熟了许多,知道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朝堂上的政治,朱由校现在倒也不担心会出现多严重的党锢之争或者对自己的皇权形成多大的威胁,因为现在国内旧的阶级矛盾已经得到了缓解,新的阶级矛盾不过刚刚萌芽,整个社会贫富差距还没有出现扩大迹象,从士大夫到底层百姓,都在追求财富的最大化,都在谋求如何能更多的争夺属于自己的利益,还没有注意到社会的不公与剥削的残酷性。

    总之,无论是作为皇帝的朱由校还是作为官员或者是平民百姓,整个大明现在最一致的主题就是发展与开拓财富。

    整个大明已经完全驶入了快车道,在国家机器的快速运转下,皇家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以及军械司等组成的科研体系中已经有数十万人参与其中,每年耗费经费几乎相当于天启七年前国库收入的两倍,可每月都能出现数件新产品或者诞生许多新的理论知识。

    而皇家工业公司的经营种类也在进一步扩大,分公司也从正式在南洋爪哇国扎根,贸易链已经扩展到欧罗巴与奥斯曼还有罗刹国。

    不仅仅是皇家工业公司,皇家织造局也开始扩展他的纺织帝国,且因为蒸汽动力机械的引入,制衣已经彻底由依靠家庭主妇裁剪变成靠裁缝用机器制造成衣,越来越多的大明子民开始习惯于购买成衣而不再是自己找人制衣,甚至随着裁缝这一职业的出现便也有了技术的高低之分,也就有了品牌一说。

    皇庄也正式更名皇家农垦集团,开始在平原地带利用机器松土与犁田,使得耕种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无疑可以更加方便高效的开垦出更多的荒地,特别是在辽北与漠南以及外东北亚等大量地广人稀的平原地带纳入大明版图后,由蒸汽工业革命带来的农垦技术能使得大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耕地。

    毕竟若是没有先进的农垦技术,光靠移民到这些广袤的北大荒去开垦荒地并实现耕种生产只怕得等好几年。

    如今好了,通过一部分机械动力代替人力,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样一来,移民的难度也大大减少,毕竟一出关就能平空获得数白亩土地,俨然在一夜之间就由贫农成为殷实小地主,也就没有谁不愿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