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2/4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漠南巡抚,如今也算是懂得了一二分陛下之远见,国家之间如同丛林捕食与被捕食者的关系,是不会有任何温和而言,所谓仁义礼智信倒是说说即可,维持秩序很好,但不可因此而让我华夏男儿之血性因此而消磨,变得蝇营狗苟,中庸而麻不不仁!”

    “微臣主政漠南这些年,在遵照陛下指示解放这些充当部落酋长奴隶身份的普通牧民使其习惯自由畜牧之方式并以易服蓄发束冠为措施来达到汉化目的之外还刻意命微臣的一帮幕僚编纂了一部简易史纲,以春秋笔法证明他们本为汉人,本也是炎黄子孙,然后将华夏之荣耀代替他们所信奉之长生天,揭示长生天之罪恶,宣扬黄帝之子孙之优良,并将其思想以文字方式现于课本上,教于孩童、青年,如今几年后,很多年轻的漠南人开始认同了我大明之正统,以华夏自居,并有很多自愿加入禁卫军,据下官统计,在此次剿除建奴的战争中,有三千名漠南人参战,且牺牲了三百四十余人。”

    杨廷麟的一番激昂的言辞让朱由校听了很是受用,朱由校有一种遇到知己之感,甚至不禁暗想纵观整个大明朝,上亿的人中也不是没有一个睁眼看未来的人,当然,朱由校也不知道这杨廷麟是不是故作先知的来运用资料上的话来接近自己以达到自己获得圣眷的目的,毕竟李明睿等人之前也是如此,所以朱由校没有立即表态,但也做了肯定:

    “很好,看来让你做学部尚书倒是对了,经费方面朕会让皇家银行给你优先拨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这些言官,你也不必担心,即便是有人告你密谋造反,朕也给你担着,当然朕也不怕你真的造反,地方官自督抚以下朕也会派人打招呼,让他们全面配合你,朕也会给你密奏权,会让驻扎当地的禁卫军协助你,你自然是不能一直待在就京城改革的,多去地方上走一走,朕给你五年的时间,五年之后,大明十四岁以下的孩童毛入学率必须达到百分之九十,即十个里有九个要上够过五年学,识字率也得有较大的提升才行,朕不会实行愚民政策,相反,朕希望大明的子民能人人聪慧而又明达事理。”

    朱由校说后便让杨廷麟退了下去,他本意再见一见温体仁,如今成立了外交部后,温体仁便遇到了第一件需要外交部处理之事,那就是去蒙古林丹汗部索要多尔衮。

    不过,眼见外面已经响了三梆子响,凉风已经吹散了白昼的酷热,正是入睡养气的最好时辰,若不然等到几个时辰后天色一大亮,便又是热烘烘的天,让人无法睡眠。

    “王承恩,回坤宁宫!”

    朱由校唤了一声就起身揉了揉太阳,疲倦的身子倒是提神了不少,待王承恩这边将厚重的宫门一打开,一股劲烈的晚风就直接吹得他的翼善冠险些掉了出去,朱由校干脆直接将帽子取了下来,如今已是深夜,且也是在深宫禁苑倒也不会有什么御史来弹劾自己的行为。不过,这时候,外面红彤彤的一片倒引起了朱由校的兴趣。朱由校不由得问王承恩:“火红一片那边可是大明门一带?”

    “是的,陛下,如今京城夜市比几年前要热闹了不少,尤其是大明门一带,别说是这个时辰,即便是再晚些,很多店铺都是通宵达旦的开着,夜间闲逛吃酒娱乐的人是络绎不绝,辛弃疾那句宝马香车雕满路形容京城夜景是最为恰当的。”

    王承恩这么一说,朱由校倒是不由得道:“抽个时间,朕也去看看,到时候叫上顺天府尹,这京城人口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之巨,治安、卫生、水和粮食等供应等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这夜市更是如此。”

    朱由校这么一说,王承恩倒是不由得讪笑了笑,点头称是后就提着灯笼跟着朱由校进了乾清门。

    虽说,现在朱由校的内帑收入已经不少,财富积累已经远远高于大明历代皇帝,也没必要再在紫禁城实行节俭,再紧巴巴的过日子,但因为电灯还没有出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