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2/2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进一步加大,无地流民虽说大幅度减少,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用工荒。

    马士英掌管的凤阳的税收再一次攀新高,甚至还有了凤阳商报,专门针对凤阳和整个大明的商业状况进行报道,还对大明的各类商人财富进行排名。

    这也算是大明的福布斯了,但令人惊讶的是,天下最富有的商人里,除了三家是晋商,两家是徽商,一家是福建商人,竟然有五家是凤阳商人。

    山东的官绅一体纳粮已经进入尾声,但其实也没多少官绅纳粮,因为袁可立为推行官绅纳粮,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山东有一半的缙绅被治罪,或者打到了塞外和西部。

    在朱由校的强制作用下,大明西南不知不觉有了无数人才,据云贵川湖广等地巡抚上奏疏禀报说,现在新增的学校几乎比新增的田还多。

    六部的职能开始逐渐扩大,以前的一部一尚书两侍郎已经满足不了国家机器的运转,但也现官员开始不够用了,特别是能用的官员更缺。

    很多士子或官员只会之乎者也,除了调去增加识字率外也没其他用处,朱由校想着是不是需要在皇家工程院、皇家科学院以及各类技术培训机构和国子监、翰林院等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现代大学。

    其目的就是培养能用的人才,且是能满足各方面的人才。

    平静的天启九年,一切都在平稳的进行,但也有不平静的地方,两广和福建沿海的海盗似乎却比之前猖獗了些,澳门附近聚集的西洋船队也越来越多,连带着浙江沿海也出现海盗身影。

    朱由校的大明朝廷虽然是级大国,但却没办法主宰自己的海洋权益,甚至还比不上欧洲的一个小小岛国。

    一个本可以殖民全世界的国家却硬生生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内6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悲剧。

    而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在看似平静的万里海岸线上撕开一条口子,无论他这里面有多深的利益链,如果不受自己约束,就必须去打破!

    所以在这一年,朱由校的精力也花在了针对海洋这一块上,锦衣卫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北转向南,皇家军事学堂的部分教员开始转移去大明水师学堂,甚至军械司和皇家工程院也开始将重点放在海战类武器与装备的研制上。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