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53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2/4页)  大明影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他这样说也就是释然了,是啊,不管怎么教学,诚意伯刘基只有一个。

    潜溪先生也只有一个。

    退一步说就算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对朝廷也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你确定这样,让百姓读书识字对朝廷有好处?”

    “陛下,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差就好,比现在的科举一样,有人能够中举,有人,不能。

    总是会有差别的,但是如果必须能够让他们懂得道理,那么百姓与百姓之间的纷争,百姓与朝廷之间的纷争就可以用道理来解决。

    要想让他们遵守律法,就得让他们知道律法的厉害之处。

    也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什么会触犯大明的法律?而这些至少要让他们识字,懂得这样的道理,光靠咱们的官员去说,只会让他们认为官员是在欺负他们,不识字。

    但是如果他们自己本身,就知晓朝廷的法律,会对法律有一些敬畏之心的话,那么朝廷的工作就好做了。

    陛下,不要忘了,之前朝廷出台以工代赈的政策的时候,反而是那些知晓道理的多少,有些读书识字的百姓们更好的能够接受。

    而那些一辈子都是给别人种田的佃户们,却不能接受,或者说他们会问谁分到哪一块田,一块地,甚至是谁在哪个地方工作都会产生纷争,这些他们都不会用道理去解决,反而会用暴力,如果朝廷能够让他们懂得道理,减少心里的力气,相信他们也会选择读书识字的。

    况且陛下您也知晓之前大明报和逊志报,在街上传播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这就是一种转变,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供养更多的孩子,甚至是他们自己的时候,朝廷可能就需要花更大的气力,各种各样的学堂,这是不可避免的。”

    中愈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又继续说道。

    “陛下,孔圣人为什么会成为后世敬仰的大圣人,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他因材施教,所以才会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如今陛下要是能做到这一步的话,最先感谢您的恐怕,就是孔圣人家族呢?”

    孔圣人是先贤,具体的大家也不会过多的去评价,老百姓们也不会对他有太多的敬意。

    反而是那些儒生会对于孔圣人的尊敬会多一些。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确确实实是当年孔圣人提出来的,只不过这么长久以来并没有谁能够做到。

    朝廷也没有能力去供养这么多的读书人。

    所以对于人才的选拔,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还是挺缺乏的。

    所以中愈现在提出来的意见,确确实实挺好的。

    “这么说,当时你想建立皇家军事学院,让朕来当校长也是一定要做到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中愈,越说越起劲,嘴里时时刻刻都惦记着他的学校,惦记着教书育人,虽然现在做起来还有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