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六十三章 灭国之战(十六)(第2/3页)  寒门枭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眼睛,这不就是在欺骗前军将士吗?

    焦彦挺顿时急了,“前军将士并不是瞎子聋子,有没有人去救他们家人,他们会不知道?你这样做只会让他们对朝廷彻底失望,更会加速联军的分崩离析。”

    英贵也针锋相对道:“那你说怎么办?各部落以前都可以集结二三十万军队,但为什么这次只肯拿出十几万军队?他们明明有军队能自保,却要向朝廷求救?这不是把朝廷置于两难境地吗?他们根本就不想出兵帮助朝廷渡过危机,现在他们不过是找到个召回军队的借口罢了!”

    焦彦挺也承认英贵说得有定道理,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应该顾全大局,而不应只考虑自己的亩三分地,西夏完了,他们的日子也绝不会好过。

    焦彦挺又对李乾顺道:“微臣还有个办法,那就是置换防御。”

    李乾顺就像抓到根救命稻草似的,连忙道:“什么置换防御?”

    焦彦挺边想边道:“现在唯还能兵力的就是党项部,拓跋万利还算比较有大局观,不如请他出兵三万人来镇守兴庆府,然后将兴庆府的万骑兵派去救援贺南山各部,陛下觉得怎么样?”

    李乾顺当然也知道拓跋部和细封部的百年恩怨,让拓跋军去救援细封部落确实不太可能,不过正如焦彦挺所言,让拓跋军来守城,让守城的军队救援细封部,这确实是个可行的办法。

    英贵这次也没有反对,他也没有办法了,他不得不承认,焦彦挺的这个办法还算是可行。

    李乾顺见英贵没有反对,便当即立断道:“那就烦请焦尚书跑趟拓跋部,请他们出兵三万前来镇守京城。”

    焦彦挺和拓跋部的关系很好,由他出面是最好不过,李乾顺想到带兵去救援贺南山的大将,便道:“速令濮王李仁宗进宫!”

    .........

    李仁宗接受了委任,准备率领万精锐骑兵赶赴贺南山救援,但他并不可能立刻就出兵,至少要等拓跋部的军队过黄河赶来兴庆府时,他们才可能离开,否则兴庆府出现了无兵驻守的空窗期,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李仁宗整顿军队准备出发之时,兴州城开始进行管制,只准进不准出,并开始清理城内的汉人,严防宋军探子向宋军传递重要情报。

    大街上到处是片混乱,此时刚刚下达了清查汉人的命令,其他措施正在陆续执行,城内的汉人吓得携家带口向城外奔逃,正南方的兴庆门已经封闭了,不准汉人外逃,但据说几个副门没有传达到封城命令,汉人们纷纷闻讯赶去。

    魏英自从乔氏商行被查封后,这几天便直住在老仆家,这时,他的个消息来源告诉他个重要情报,守卫兴州城的万骑兵即将赶赴贺南山,改由三万拓跋军来守城。

    魏英意识到这个消息极为重要,他也顾不得收拾东西,急向城门处奔去,他刚跑上大街,名伙计气喘吁吁跑了过来,“魏掌柜,所有城门都禁止外出了,只有西北水门可以出去,再晚就出不去了。”

    “副门不是可以出去吗?”

    “那是假消息,我就从西北副门过来,城门早就关闭了。”

    魏英调头便向西北水门方向奔去,此时所有的城门都接到了封城命令,只准进不准出,所有城门处都挤满了要出城的汉人百姓,叫声、喊声、哭声,闹成团。

    兴州城也有条漕河,连同黄河,各地的粮食物资都通过这条漕河运入城内,水门仿造宋朝水门修建,修建了两座铁栅门,只要铁栅门放,内外船只无法通行。

    此时铁栅门前也挤满了数十艘小船,船上人在吵吵嚷嚷要求出城,两边站着几名执矛士兵,正和船上人争吵。

    魏英确实发现了机会,铁栅门虽然已经放下来了,但没有放入河到底,只是船只出不去,他趁周围人不备,跳上艘船,又翻身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