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一十九节 用的只是这个身份(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千万农民,够陈芝廷忙的了,十年内能够完成就已经算是十分成功的,至于十年后,如果形成了良好的方式方法,在粮食安全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推广。

    陈芝廷考虑到十年后自己都八十多岁了,还是否活着都不一定,也就不急着想后世的问题了。

    至于政策制定下来,如何施行的问题,朱敬伦都给出了建议。

    政府扶持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需要农民自己投入,这毕竟是一个经营问题。

    政府持久的用财政来补贴不是个事儿,所以需要通过商业手段。

    上次俩人谈过农村保险的问题,朱敬伦建议城里农村保险公司,第一给予该保险公司垄断经营农村地区的水火、疾病的商业保险业务,还可以强制所有农民和地主每年都要缴纳大灾保险费,保险公司给予最穷的佃农保险费优惠,如果佃农依然无法支撑,由保险公司帮助申请政府补贴。总之一定要将天灾、大病等能让农民家庭破产的事故保险。

    那么几亿农民每年缴纳的保险费怎么办,即便每人每年只缴纳半两,那也是数亿的资金规模。

    朱敬伦建议保险公司开办银行,农村保险银行,用这笔钱专项向农民放贷。为农民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对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等投资提供补贴及贴息贷款。投资额1百两以下的小型项目,提供偿还期10年、利率不超过5%的优惠贷款。5百两以的项目,可申请利率不超过5%、偿还期20年的优惠贷款,政府进行贴息。1万两以上的大项目,则推出还款期三十年的超长低息贷款。

    通过商业银行的形势,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或许特别优势的垄断巨头不会出现,但出现大批的有生命力的农村食品公司是很有可能的,后世的日本、德国、法国都有一大批这样的小公司,而且很多都还发展成了世界知名精品公司,从中国富豪口袋里掏走大笔高附加值。

    还要帮助农民就业,除了培训农民子弟进城打工外,还鼓励农村企业雇佣农民。雇用员工2人以上的,每多1个雇员可额外得到1两补贴。给予农业企业全面的税收优惠,农业企业可获得免交出厂税。

    至于谁来执行,怎么执行的问题,朱敬伦建议让权力已经不小的地方公局来管,公局本就是农村乡绅组成,一直是配合官府管理农村,管理农民的机构,但乡村士大夫的组织能力太差,朱敬伦建议公局雇佣技术人员,将自身水平提高到政府机构的水平。

    朱敬伦的设想中,这种地方公局最后会成为类似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业协会类似的组织,西方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往往就是这些组织,中国则没有相关组织,无法对比。

    朱经理呢个提出这些建议,显然这段时间他也没有闲着,银行连利率和还款期都考虑到了,显然不可能是自己瞎琢磨的,而是咨询过相关的专家。

    对朱敬伦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建议,陈芝廷完全采纳。

    他对朱敬伦提出的,在城市建立基本保险制度,强制所有工人至少加入失业保险,对于现在的中国工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没人养老,没人给看病,养老有儿女,看病,老实说这个时代对疾病的控制还很低,相当多的疾病都没有办法治疗,头疼脑热的小病也要不了命,真正要命的,是一无所有的工人失去了稳定的收入。

    强制保险的保费参考后世,工人交三分之一,企业交三分之二,为了让企业不至于背上沉重的压力,前十年企业只需要承担一半,也就是总保费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通过免税等方式回馈企业。

    加入保险的工人,一旦遭到失业危机,保险公司支付他们之前工资的六成,至少让工人能够维持生计。

    陈芝廷对城市工人保险是不太上心的,因为他认为一旦城市工人回乡,城里本就没几个失业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