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节 广东是个好地方(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柏贵给自己请功的事情,黄宗汉那边拒绝了,不过柏贵随即就直接给皇帝上了奏疏,讲明了原委,说皇帝一定会不会亏待功臣的。这些同样也是富礼转告朱敬伦的,柏贵为朱敬伦做了事情,自然要让朱敬伦知道的。

    对于自己的名字竟然会直达满清皇帝的耳中,朱敬伦有些意外,按照正常情况,他这样的小人物是不可能接触到权列心的,要是换做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估计会欣喜若狂,但是朱敬伦并不因此欣喜,因为满清皇帝在他心中的权威性并不大,他不认为皇帝能够代表天,皇帝在他眼中并没有什么神圣性,老实说当中国强大起来后,朱敬伦作为外交官也没少和国外的皇室打交道,那些国王也好女王也罢,都对中国外交人员极为客气。

    甚至朱敬伦还隐隐有些担忧,如果柏贵把自己夸的太厉害,万一咸丰觉得他有用,比如皇帝认可了他的外交能力的话,把他调到北京,派他当某个洋务大臣的翻译,过两年总理衙门成立了直接塞里面任职的话,那不是朱敬伦愿意接受的。

    他在广东如此费灸机,除了让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夺回广州,好得到一个在洋人面前可以说自己胜利的强有力的理由外,也是在给自己夯实根基,他打算扎根在广东,这是一片热土,足够自己辗转腾挪。

    广东面向外洋,是天然的对外窗口,而且一直都没有中断跟西方的沟通,这里有最了解西方的人才,有跟洋人打交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商人家族,这些商人其实早就融入了世界商业网络,十三行的伍氏家族在美国都有投资,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广东这里无疑是最合适的。

    而且清政府显然已经烂到根子里了,绣掌大国的现实,注定他们最大的利益是防止汉人做大,而不是抵抗外辱,因此注定这个政权很难适应即将到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汉臣们努力了,但是失败了。

    朱敬伦不打算在试一次,而且他如果跟着满清混,可能连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手上没有丁点权力,按照正常的程序,他也能玩,比如科举做官,二十年内他能爬到巡抚的位置上就算快了,非正常一点,买官的话,虽然满清始终有捐官的制度,但是捐官想做到高位真的很难,最有名的无非是李卫,用了十年做到浙江总督↓此之外,捐官甚至很少有能做到巡抚一级的。

    另外一个捷径则是靠军功,太平天国让许多的汉人官员脱颖而出,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自不用说,其他的比如做到台湾巡抚的刘铭传也都是靠军功为基蠢上去的。

    这些靠军功崛起的汉官,大多数都成了跟随李鸿章、张之洞的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算做的不错的了,起码建立了一些洋务企业,但依然受到掣肘太多,没办法放开手脚,朱敬伦也不想落得一个跟他们一样的下场。

    所以唯有最后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变革,撇开满清进行变革,朱敬伦有两个疡,第一是通过太平天国那样的武装造反,立起炉灶,自己掌握权力,另一个是在满清的体制内进行变革,时机合适的时候,朱敬伦更倾向于前一种,但无论哪一种,广东都是最为合适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拥有最了解西方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这里天高皇帝远,让北京那个权烈心触手莫及,距离就是最好的保障。

    所以富礼一说道喜,朱敬伦第一反应是皇帝那边有消息,可是很快就明白不可能,从广东到北京没有个把月到不了的,一来一回两个月就出去了,毕竟现在兵荒马乱的,说两个月已经算是快的了。

    那到底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富礼没有卖关子:“你手下那些苦力,现在编入南海县县勇了,组一个火枪营,你暂任帮办一职。”

    这倒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朱敬伦招降的那两千苦力,现在多宗客栈抽鸦片赌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