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节 与清廷划清界限(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难处。如果因为你们的焦急,而导致他们的努力失败,我保证你们会后悔的。”

    英国人拿出了一系列统计数据,告诉朱敬伦,在日益增长的新安贸易中,英国商人的利益并没有得到保证,目前新安的大小商人,都不太乐意跟英国人做生意,让他们损失惨重,所以他们需要到广州去得到补偿。

    朱敬伦批驳道:“广州的商人都来新安了,即便他们去了广州,也无法扩大任何贸易,新安商人之所以不愿意跟你们做生意,那是因为就在不久前你们才攻击了他们的同胞。而且还偏激的跑到他们的家乡,跑到乡村去杀人放火。你们应该清楚,我们国家的人,对乡村格外的敏感。你们让他们很生气。”

    “我们承认事实。但你们也必须承认,由于他们的偏见,已经让我国商人承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战争是军人的事情,这些商人却没有参与其中。我认为由他们来承受后果,这是最不公平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解决公平问题,是不是你们可以保证暂时不要求去广州,将广州贸易问题留待日后解决?”

    朱敬伦一个反问,让英国人讨论了一刻钟,最终对扩大贸易的渴望,超出了进入广州的象征意义。

    他们询问如何解决。

    “很简单,建立一个允许所有人参与的商品交易所,所有商品采取挂牌竞拍的方式,这样贵国商人一定不会收到趋避对待的。”

    英国人觉得这个方法很好,提出由英国负责筹建这个交易所,朱敬伦明确拒绝,英国人又建议双方合作共建,朱敬伦依旧拒绝,表示这种请没有商量的余地,最后妥协之下,允许英国人对交易所账目进行监督。

    事实上这个权力最后其他国家也获得了,因为朱敬伦干脆将交易所办成了开放式交易所,凡是在交易所中有登记注册的商人,他就有权力申请查看与自己有关的相关账目。

    谈判十分艰难,有时候双方会为了莫名其妙的一个条款争一整天,回头双方又都觉得该条款没有意义,有时候又会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到莫名其妙的达成一致,总之谈判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但是有的问题如同死结一样怎么都解不开。

    比如英国人始终坚持不同意朱敬伦设置的厘局对英国商人抽厘。

    “我们之前已经谈到,就英国商人厘金用途问题,我们保证厘金将用于改善贸易环境,并且同意贵国进行监督资金流向,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

    “既然我们已经跟你们的朝廷签订了相关的征税条约,你们就该无条件执行我不知道你们在这个问题上坚持有什么意义,这完全没有法理依据。”

    “我提醒你们,目前我们还没完成换约,相关条约还没有生效,我们所谈的,也不过就是半年的临时程序,你们才不应该如此无力的坚持。”

    英国人又要继续讨论条约问题,朱敬伦直接站了起来。

    “最后一次,我们可以答应,英国纺织品不用抽厘,英国棉花不用抽厘,英国一切商品都不用抽厘,但只有一件商品,鸦爿,必须抽厘。否则我宣布立刻停止谈判。”

    鸦爿贸易在英国确实是喝法的,但同样在英国也是不符合道德的,尤其是他们的女王,多次明确自己的态度,甚至称呼英国的瘾君子为不名誉的,让英国上层的瘾君子们都不敢公开自己的乐趣。

    英国始终不承认两次战争是为鸦爿而打,坚持他们是为了贸易而来,可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鸦爿贸易超过英国其他所有商品的贸易总和,每年高达三千万两的贸易量,可以说有鸦爿贸易和没有鸦爿贸易,中英贸易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少了鸦爿贸易,英国对中国贸易就是巨大的逆差,而有了鸦爿贸易甚至可以取得贸易盈余。

    而鸦爿贸易的一半,都是出口到广府,所以双方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