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节 瑞典人的意外收获(第1/2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可想而知这样的贸易旅程,姑且不论旅途的艰难,即便到了中国也会赔的底掉。

    更悲催的是,他来到中国,正好赶上了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爿战争,结果连广州都没进去,就一直滞留香港,他最后穷到别说给船员发工资了,连吃饭的钱都快没有了,那群酒鬼好几次都要殴打他。

    等到朱敬伦开赤湾港办厘局,阿道夫才算等到了机会,自以为春天来了,熬出头来,带着那些不伦不类的商品,鼓动起了船员们最后一丝希望,驾船到了赤湾,结果当然是最深的绝望。

    就在穷途末路之际,他想起了他祖先柯林日记中记载的,多次帮助过他的潘家。那本日记他在前来中国的苦闷旅途中多次通读过,而且他还贴身带着当年潘家跟柯林通信的一些信件。

    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多方打听之后,敲开了刚刚在赤湾开张的潘仕成假借的同文行的大门。

    对于这种落魄的西方小国商人,潘仕成见的并不算少,他起初也没有在意,随便招待着阿道夫一行人,同时派人回广州跟本家确认一下,看这些人是不是骗子,结果本家一些老人还真记得几十年前瑞典东印度公司的事情,确认了阿道夫并不是骗子,带来的书信也确实是潘振承的笔迹。

    热情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尤其是这种有钱人,此时看到一百年前的故人后代上门,感觉仿佛就是穷乡僻壤的穷亲戚登门求助一样,已经转变为读书之家,并且培养出了四个翰林,六个举人的潘振承家族,善心大发,请求同族潘仕成帮瑞典人一把。

    本家的要求潘仕成不好拒绝,毕竟自己接手了人家的所有生意,也就随便扒拉了一下,破费了点浮财收下了阿道夫那些破烂货,打算锁在自家的仓库里任其腐烂,同时也跟阿道夫他们聊了聊。

    多少知道了一些瑞典国的故事,知道瑞典国在古斯塔夫时代也曾经阔过,在之后的岁月中也多少保存了一些北欧霸主的余威,但也仅此而已。

    巧的是,朱敬伦确定修炮台之后,秘密找了他们这些行商商量,本来主要是找伍家的,因为伍家跟美国人的关系朱敬伦知道,也知道通过旗昌洋行,伍家在美国颇有能量,但是作为同行,潘仕成打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又得知瑞典人擅长造炮,向来善于钻营,且还没有度过耆英获罪带来的危机的潘仕成急需要找到一个新靠山,朱敬伦这种小官他自然是看不上的,但是他知道朱敬伦背后站着的是已经荣升两广总督的柏贵。

    出于巴结柏贵的心态,他主动找上朱敬伦,向朱敬伦推荐瑞典人。

    结果朱敬伦对瑞典十分感兴趣,跟阿道夫等人秘密交谈了一次,就确定由瑞典人负责帮忙建造炮台和大炮。

    之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至于所谓的担保,对潘仕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沉浮商场多年,看人的眼光很准,一眼就能看出那个叫阿道夫的年轻人正是怀揣梦想闯荡天下野心勃勃的年纪,知道这种人是不会甘心发一笔小财就悬崖勒马的,所以很痛快的给阿道夫担保,再说了,即便阿道夫带着那些货物一去不复返,也不过三十万两银子而已,还不放在潘仕成的眼里。

    可潘仕成并不知道,朱敬伦对这些瑞典人寄予了多么殷切的厚望,可以说这些人是目前朱敬伦最放心的对象——尽管也不是很放心,可实在没有其他选择了。

    朱敬伦付出了三十万两价值的货物交给阿道夫,同时跟阿道夫秘密签订了协议,他需要这些人做的事情,除了帮他在瑞典订购相应的主炮,最重要的是他要求阿道夫帮他从瑞典招募来一大批技术工人。

    朱敬伦希望通过雇佣这些技术工人建立一个工厂,一个能够铸造大炮和生产欧洲目前主流线膛步枪的兵工厂。他还打算,除了需要比较高的技术积累的主炮外,炮台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