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节 英法援军(第2/4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敬伦不知道英法两国给公使的训令精神是:

    第一,英法公使应该进入北京,并在那里受到光荣接待。英国政府专门强调,必须走布鲁斯当初要走的进京路线,必须坐轿进京。不能像美国公使华若翰一样丢失荣誉。

    第二,英法公使是否常驻北京,由两位公使共同协商。

    第三,战争尽可能在扬子江以北地区进行,要和其它地区的居民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四,战争的目的不是要颠覆清政府,要防止在北京出现无政府状态。北京的皇帝如果从北京跑回老家,会导致太平军发展壮大,中英权威会下降,平叛的总督更无能为力。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和中国建立更明确安排得更好的国际关系。

    英法两国的目的依然是贸易和通商,他们给公使的要求中,明确关于占领土地的,只有一个舟山。

    英法两国之间的协议规定:

    第一,大清过各向英法赔款800万两。天津条约的赔款数包括在内。

    第二,共同占领中国的舟山作为抵押。

    第三,清政府为大沽口事件道歉,同时互换和履行《天津条约》。

    至于九龙,那属于英国政府单方面的需要,对公使的要求是在法国不反对的情况下夺取九龙。

    法国人未必会反对,但目前法国人的态度肯定是优先执行北上作战任务,然后集中力量跟中国达成协议,法国人还急着去占领越南呢。因此九龙问题,恐怕得放到最后考虑了。

    朱敬伦不知道的是,其实英国人不是不着急,而是有很深的顾虑。

    港督府中,包令正在向额尔金汇报情况。

    就像朱敬伦一直在搜集香港的情报一样,港英政府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广東的侦查,别说新安了,朱敬伦敢说,他们对一直无法直接接触的广州的情况,也是一清二楚。

    目前最严重的情况,自然就是朱敬伦暗中引导,由陈芝廷操刀带动起来的反割地运动,让整个新安都动了起来,甚至连东莞、香山、顺德、番禺和南海等沿江大县都行动了起来,各县的乡勇都武装起来,尽管没什么好的武器装备,可能仅仅是竹枪、长矛,甚至一根棍子,但是无比庞大的人数,也够英国人头痛了。

    “他们有多少军队?”

    额尔金皱起眉头,他没想到自己一到香港就遇到这么麻烦的事情。

    包令苦笑道:“谈论他们的军队数量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军队,他们全都武装了起来。”

    额尔金又道:“那么您认为我们攻下九龙需要多少兵力?”

    包令道:“攻打九龙并不难,难的如何面对极端排外的中国人,一旦占领九龙,恐怕我们必须一直驻扎一支军队用来维持治安。”

    额尔金叹道:“治安问题啊。”

    治安问题一直都是香港的顽疾,以致英国政府对香港的发展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这里不值得投资,是浪费资源。

    治安坏到了连港督都无法维护自身的安全。

    在香港服役的一个龙骑兵中尉后来给他的朋友描述,说香港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匪巢,我敢说这里是个贼窝。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人在胸前佩戴勋章去街上散步,等他回来时勋章肯定已被抢走......我以前从未到过这样的地方,也永远不想去另一个类似的地方。”

    1856年,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叶名琛号召广東消灭夷人,香港当时就混乱了。

    当地报纸登载了“华人暴行录”内容包括:“4人被投掷燃烧弹;应为喝过有毒的汤,3名欧洲人短暂昏迷;发现一具无头尸体;皇后大道中席棚起火。”

    但这都不算什么,影响最大的,还是一次大型投毒时间,1857年1月15日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