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三节 整编(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口气,他太需要一段时间休整了,经过这段休整期,他的军队适应了心理的转变,就将脱胎换骨。而且他也有时间从鹤山调几万客家练勇过来,彻底稳固广州这个重镇。

    张千山一退,朱敬伦立马让方山组织人在城里张贴安民告示,告诉大家,太平了,老百姓该干嘛干嘛。

    接着是论功行赏,朱敬伦的军队中,严重缺乏军官,最大的障碍是读书人太少,之前利用各种方法,用洋人的压力,才在新安招募了一千三百多个识字的子弟,这些人还主要都放在了炮兵之中。

    知道无坑地区的客家人绝经之下也有上千人入伍,让朱敬伦手下的读书人数量才开始变得充裕起来。这些客家读书人,其实早就跟土人团勇战斗过很多次,许多本身有指挥客家练勇的经验,如果客家练勇能算军队的话,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当于军官。经过这一战之后,这些读书人也算经历了战场,知道火器军队是怎么指挥的。

    不过这些只是给朱敬伦提供了一个提拔军官的条件而已,让朱敬伦做出论功行赏决定的,还是最近军队的士气问题。

    他一直没有公开扯旗造反,让士兵和军官心里都没底,他们现在到底算什么?说造反了吧,朱敬伦既没有登基称王,也没制定旗号。要说没有造反吧,连两广总督都打了,这种对目标的茫然心理,让军队士气变得低落,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以后该干什么。

    所谓论功行赏,更确定说是改编建制,在军队中增加了不少军官。

    之前的军队,不管是新安县勇还是五坑客勇,编制一直都比较粗狂。只要编制是模仿湘军的,最大的基层单位是营,一营分四哨,共计五百人,营之上就是统领,新安县勇统领为侯进,五坑客勇统领为黑狗,两个统领各自下辖二十个营,之间没有分级。

    湘军的编制来源于明代的戚继光,也就是说朱敬伦现在的军队编制,跟三百多年前的戚家军还是一样的,这多少有些落后于时代了,现在的军队不可能跟三百多年前一样,已经到了火器时代,显然这样的层级划分就有些指挥不便了。湘

    火器部队的战斗,往往人数不需要那么多,更讲究灵便,出动千人就已经相当庞大了,因此在统领级别基本上不需要亲自战斗,而在千人层次上,却又少一个层级。军的做法是在统领下增设分统,以便于指挥。朱敬伦也打算增加一个层级。

    现在的营官们已经习惯了指挥一个营为500人的兵力,他们已经摸清楚了500人的火枪部队是什么样的战斗力,朱敬伦也就不在这个建制上进行更改了,直接在营上面加设一个建制,称为“旅”,一个旅下辖四个营,总计2000人,长官称为旅帅,有点太平军的味道,但实际上这个词出自周礼,是《周礼》官名。意思是统一旅之众。

    四个旅组成一个军,长官名称依然不变,就是统领。这样一个军至少就有8000人,加上炮兵,以及后勤等辅助人员,朱敬伦给一个军额定编制是1万人。

    经过简单增加一个层级,在尽可能不影响军队编制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整编。将新安县勇改编为新安军,五坑客勇改编为五坑军,各自下辖1万人。

    提拔了十个营官为旅帅,其中就有印度人加拉瓦。

    这五十个印度人跟着朱敬伦,竟然一直忠心耿耿,这让朱敬伦明白为什么英国人能统治印度上百年了。朱敬伦并没有对他们区别对待,根据他们的能力,五十个印度兵现在基本上都是正规军官,最小的也是队长,统领着10个士兵。其中有十个哨官,以及四个营官。要知道朱敬伦现在总统才有四十个营,能将十分之一的士兵交给印度人,应该说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忠诚是感到很满意的。

    加拉瓦归属于新安军,除他之外剩下四个营官,都出自新安的宗族子弟,沙井陈家的陈济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