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三节 改革进行时(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裁到了六千人,之后都被派到了广西作战。

    那些裁撤下来的人,很多都是没有土地,没有工作的流浪汉,经过军事训练后,转身就上山当了土匪,在各处打家劫舍。其中有一些狠戾之徒,真的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有一些稍微好一些,他们不打家劫舍,纯粹是为了活下去,他们跟附近的村民乡绅商量,保护他们,让这些人缴纳保护费。

    对于后一种危害相对小的,朱敬伦的主张是招降,将他们打散安置到自己的军中,对于那些已经天怒人怨的,则必须彻底绞杀。

    一群流寇而已,对朱敬伦来说,根本就没什么难度。难的是找到他们,发现他们,可没想到这种丧心病狂的土匪,竟然在各地也有眼线,剿他的军队一到,他们就能提前收到消息,后来才摸清情况,为他们提供消息的,有一大批地方上的乡绅,很难理解地方乡绅会跟这种无恶不作的匪徒勾结,可事实上就是有这么一批人,这些匪徒抢劫所得,他们帮助销赃,竟然能结成利益关系。

    对于这种不良劣绅,也必须严加惩处,按照律法该抄家抄家,该砍头砍头,同时还发出告示,告诫那些跟土匪合作的乡绅,如果能投案自首,并且帮助官府剿匪,小罪可免,大罪轻饶,这才慢慢的扭转了局势,渐渐的将猖獗的匪患压制了下去。

    政治方面,赫德已经先后给朱敬伦提交了三份税收改革方案,广东的税收还得依靠广州府,但是朱敬伦免除了一年的地丁税,那么能收的税,也就只有商业税了,清朝商业税的征收是因袭明代,相当的落后。

    对朱敬伦来说,征收商税,是触动传统社会结构最小,反对力量最弱的改革,毕竟城市里的商人社会地位本就不高,真要触动这个社会的核心,去动一动农村的土地,那可是会出大事的,强势如新中国,还不是发动群众斗群众,都不敢直接下去没收地主的土地,而要通过农民的手过一道,彻底打散乡村的组织结构之后,才去收无组织的农民的地,朱敬伦现在去动这些地,那就是找死。

    要收商税,还有谁比赫德更合适,在赫德改革了关税制度之后,彻底废除华洋区别对待的一系列制度后,算是他向朱敬伦纳了一个投名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朱敬伦直接任命他为广东总税务司,不止负责征收关税事宜,而是所有税务都归他管,当然地主的地丁税,依然由各地官府自行管理。

    赫德的工作热情依然很高,先后制定了三份税收方案,朱敬伦都不太满意。

    按照他的方案,税收是能收到不少,比如他建议向茶叶铺子征收营业税,向绸缎庄征收高额的经营税等,这两项是目前广东地区最大的两项产业,可一旦动了,那么影响的是广东的整体出口,是这两项产业跟西方竞争的强弱问题。

    作为优势产业,而且是出于激烈竞争中的产业,朱敬伦希望暂时能够给予一定的保护,但钱是一定要收的,光靠那点关税根本就不够用,至少朱敬伦发动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绝对不够用。

    既不能影响出口,又要征收到税收,两难的选择,赫德最后建议内销的征收消费税,外销的不用征税。

    但这份税收方案,朱敬伦认为执行起来很难,在还没有形成讲究诚信的商业文化中,肯定有人逃税漏税,到时候监察又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第三份方案,就是西方重商主义流行的出口退税制度,先在其他环节,征收税收,最后在出口的时候,以退税的形势进行返还,达到保护出口的目的。

    这份方案就可以深入到茶叶和丝织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对茶园、茶厂征税,比如对缫丝厂征税等等,当然困难很大,因为中国大多属于小作坊式生产,一家一户的去征税,成本非常高,朱敬伦提出,对于小经营者还是不要征税,至于大经营者,目前好像还没有。

    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