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六节 九龙开港(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起,本来打洋人大家还能团结一致,跟官府干这可是造反啊,冒着灭族的风险替邓家担这种干系?对不起,好像大家的情分还没到那个份上。

    吵得不可开交,险些都动起手来了,要不是一个个乡绅都是一把老骨头,动刀子都有可能。

    朱敬伦则是躲起来看热闹,让他们自己吵去吧,还是发动群众斗群众这一招好使,要真的强硬到底,以这些人械斗的狠劲,几万人打起来不是没可能,用一招就能把他们分化瓦解了,最后一家家收拾,这可是d国最拿手的权术啊。

    吵了三天他们就吵够了,因为其他各姓的人都撤走了,摆明了撇开干系。

    最后邓文举低头了,跑到朱敬伦面前,表示钱他们出不起,了不起那地他们不要了。

    “不要了?好,把地契拿来!”

    五百亩沙田而已,还是最靠海边的地方,不发展海运,这里就是最贫瘠的土地,值不了几个钱,真要出二十多万两银子,把邓家卖了都不够。

    看着已经年迈的邓文举低着头走出去,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的样子,朱敬伦还真的是于心不忍,对自己的百姓玩弄权术,这良心上真的过不去,真不知道那些老前辈们这么玩的时候,是怎么做到心安理得的。

    总之地契到手了,叫来赫德,把地契给他。

    赫德已经来了两天了,朱敬伦专门让他来的,这时候有一个能跟英国人沟通的手下,做事更方便一些。

    而且通过这件事朱敬伦知道某些事情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些大势是挡不住的,比如九龙发展的大势。

    其实九龙这一带,朱敬伦一直按着不发展,哪怕英国人取得了一些权力,但是单凭商人的力量,到底薄弱了一些,朱敬伦不发展这里的原因就是,认为这里发展起来,会给香港岛提供一个发展的腹地。

    罗便臣是1859年接替包令的,而他上任后,最重大的业绩就是香港填海,这填海可是包令时代就开始的,到他手里完成而已,也就是说早在第二次鴉片战争进行的时候,香港的土地就不够用了。

    一座小岛,大半是山,能有多少土地存量,而且跟贸易相关的仓库总不能建到山上去,总督府可以在山上,你让来往运输的货物和上山下山的,无论是用苦力挑着,还是用马车拉着,这成本上就不可能接受的了。

    所以他们才想割让九龙,结果英国政府比较理智,或者说上层对香港并不看重,放弃了对这里的管辖权,换来了一些他们认为有用的权力,比如居住权、买地权等等。

    但老百姓不认同,砸了他们刚刚建好的仓库。

    按着九龙不开发,去大力发展赤湾一带,是朱敬伦出于限制香港的发展,为将来收回香港降低难度,毕竟一个始终需要投入的海岛,与一个繁荣的世界港口,让英国人放弃起来更容易一些。

    但现在看来,商人赚钱的动力是遏制不住的,地区发展的大势也是遏制不住的。

    九龙必须得到开发了。

    这就是叫赫德来的目的。

    “你上次不是报告说赤湾一带的土地不够用,想要开辟妈湾、三湾一带的土地吗?都准你了。而且九龙这里也划归进港区,归海关管理吧。但我只提一个目标,九龙一定要比香港岛发展的更好。”

    赤湾港已经开辟了两侧的海岬,赤湾村的老百姓观念也有所改变,现在过去的天后庙街市的土地,已经高价租给了新安厘局,可以说港区四周能利用的土地,都已经利用上了,但是土地依然不够用,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大商行不说,广东地区上千的商人都涌入了这里,甚至福健一带的商人也在这里卖地做生意,把地价吵得高的不像话,每亩地已经到了五千多两。

    就这,赤湾相比上海还算是便宜的,后世美国学者罗兹?墨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