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六节 告捷(第2/4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沿着江岸一路前进,加上江面上的炮艇支援,竟然长驱直入,直逼狮子山外的仪凤门而来。

    朱敬伦收到第一封战报都已经是5月中旬了,陈阿达来信说已经占据了江岸阵地,并且打通到了仪凤门下,但是太平军不肯开城放他们进去,对方只说要粮食,死活不开城门。

    朱敬伦明白了,这是不信任自己,换做是朱敬伦他也不会贸然相信一直来历不明的军队,突然就到了城下还要求开门,谁知道是不是湘军的诡计。

    至于要粮食,那是真的饿极了,逮谁管谁要。

    朱敬伦突然决定,自己要北上一趟,亲赴太平天国。

    他真的对这个神奇的组织很有兴趣,笼罩在他们身上的神秘色彩实在太浓了,但这不是原因,作为一个君主,他不可能因为这种事就去一趟一个态度不明的势力的地盘,他之所以去,是因为他要确保扶持太平天国,钉死湘军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他就必须取信于太平天国,还有什么比一个君主亲自到访更能表达诚意的呢。

    说句不好听的,他是把自己压到天京当人质,这样就能够让太平天国百分百放心合作,否则无论说的多好听,恐怕他们都不会放心,这是人之常情,如果现在英国人,或者法国人跳了出来,告诉朱敬伦,他们打算扶持朱敬伦如何如何,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条件,朱敬伦如果不怀疑才怪了。

    于是收到消息之后,朱敬伦简单的交代了陈芝廷一番,不顾陈芝廷、方山等所有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率领船队北上了,船队是潘仕成家的盐船,他不但继承了潘承训家族的行商生意,他家的盐商生意依然没放下,而且他不仅是一个盐商,头上还顶着过去清政府给安的盐运使头衔,他是官商,从琦善那会就有这头衔了。

    由于每年都需要从雷州半岛上的盐场运输海量的食盐到广州各地,过去甚至连广西都吃他的盐,所以他家里有200多艘盐船,现在这些盐船上堆满了粮食,从交易所采购的10万担大米,其中一半算作自己的军粮,一半打算给太平天国,不是白给,而是卖,他相信那伙子强盗不会缺钱,缺钱也不会缺珍宝,洪秀全的天王宫豪奢无比,分拆来卖开价两千万两,朱敬伦绝对不会还价。

    纯粹风帆动力的帆船速度太慢,从广州启程,第二天朱敬伦就把船队甩开了,他坐的是军队中的通信船,一艘200吨的风帆蒸汽船,就是这艘船将消息送回广州,又是这艘船将搭载朱敬伦去天京,如果是帆船到广州就得半个月时间,而蒸汽船十天左右就能到。

    到了上海稍作休整,看望了一下即将出发作战的将士,新安第二军的士兵们。

    徐荣村办事很得力,他竟然能在上海给大明将士找到一片军营,足以容纳上万人。

    这真是见鬼了,大明发了檄文,要北上讨清,却在清廷的领土上海,从容驻扎军队。

    但这个时代事情就是这么诡异,三年前洋人去打北京的时候,上海道台还跟洋人勾勾搭搭联合作战抵抗太平军呢,与此相比大明讨伐清朝的大军驻扎在上海,也不算太过离奇了。

    中国官方没人出来干涉,反倒是洋人提出了抗议,因为朱敬伦驻兵在租界之中,花大价钱组下了大洋行的上百间仓库,这正是无论管理上海的苏松太道还是李鸿章的淮军都没有干涉的另一个原因,苏松太道或许是不想惹事,但李鸿章的态度让人费解,他手中的常胜军可是就驻扎在嘉定、青浦等县的,也许李鸿章是想看看南方的大明军跟湘军战斗的结果再说。

    没想到此时租界就已经殖民地化,而李鸿章等人已经军阀化了。

    朱敬伦没有耽搁,加煤、加水,看望士兵,第二天就直上天京,又是近两天时间,到了天京的时候,已经是5月底了。

    陈阿达牢牢控制着燕子矶,并且又攻占了一个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