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八十节 议割台湾(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普遍对治外法权最为痛恨的情况。在日本就始终没有出现过这类情况,也给了日本政府能够理性通过谈判收回治外法权的时间。

    李仙得一案,李鸿章这种清廷重臣,都不太想管,之所以向美国抗议,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历史上,美国厦门领事馆真的拘捕了李仙得,打算移交到上海领事馆审判,是清廷不打算追究了,结果才在上海就地释放了李仙得。

    至于这个历史会如何走,谁都说不清楚,因为李鸿章终于受到了大明关于台湾问题的谈判要求。

    大明驻北京公使联系清廷总理衙门,告诉他们说,台湾本属福健省下辖一府,既然福健已是大明领土,明清已有和平条约,即是友邦。今福健已是大明领土,台湾府本应归属大明。希望清廷本着友邦情谊为重,将台湾治权即刻移交大明。

    况且台湾孤悬海外,清廷没有海军,防守不易,今天日寇犯境就让清廷难于应付,他日英吉利、法兰西或美利坚未尝不会在台湾生事,而台湾地近大明领土福健,实乃福健屏障,因此大明绝对不容台湾失于他人,今见清廷不能守之,未免福健屏障丧失,故此提出就台湾归属问题进行谈判。

    对李鸿章来说,这才是大麻烦。

    日本人在台湾闹事,李鸿章自认为不会脱离自己的掌控,尽管当时受限于清廷没有合格的海军,没办法对抗日本人租用的两艘英美军舰,但李鸿章还是用商船运送了六千淮军,从其他地方登6,赶往琅峤十八社一带,在汉藩边界的牛栏线附近驻扎,所以哪怕日本武士跟生番打的多么激烈,也没有影响到汉界的安宁。

    李鸿章自认为日本人翻不了天,可大明就不一样了,现在长江一线正在阻击长毛北犯,此时招惹了大明,万一大明和太平天国逆匪结盟北犯,那可就不是清廷能够承受的了。

    到时候长毛从上江北犯,大明海军直接北上大沽口,哪怕大沽口要塞群是李鸿章主持修建,他也不想冒险,尽管他给朝廷打了包票,说哪里万无一失,真有个意外,最后肯定是他李鸿章一个人承担责任。

    李鸿章犯不着冒这个险。另外他从心里就认为,台湾那地方得之并无多少益处,失去了也没有什么可惜。一块汉人和生番杂处的小岛而已,与整个大清国土相比,九牛而失一毛。

    因此李鸿章马上将大明公使的态度转告给朝廷,请皇太后和皇帝定夺,李鸿章则提出了放弃台湾的建议。当然直接这么说,肯定会遭到朝中清流的弹劾,当年俄国人在东北跟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让了一大片荒地,最后奕山还不是被问罪撤职。奕山堂堂八旗权贵,尚且如此,他李鸿章如果丢了台湾,那更没有什么好下场。要知道朝中满汉大臣,现在看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汉人大臣为眼中钉的,可不在少数。

    因此放弃台湾李鸿章不在乎,但他得给朝中的御史清流一个理由,让他们不至于将屎盆子都扣在他李鸿章头上。他李鸿章顶不住这些弹劾,但有一个人顶得住,那就是曾国藩。

    反正天下骂曾国藩的人多了去了,但曾国藩还是好好的在安庆,因为谁都知道,现在离不开曾国藩,曾国藩这个大个来顶丢失台湾的责任,真是太合适不过。

    所以李鸿章在给清廷提建议之前,他先给他的老师曾国藩去了一封信,详细诉说了自己的苦衷,最后求曾国藩跟自己一起上书,让朝廷放弃台湾,得保大局。

    曾国藩叹了口气,明知道这又是自己的学生将自己架在火上烤,他也必须跳到火坑里去,只要他跟李鸿章一起上书,告诉朝廷说放弃台湾,到时候天下人骂的最多的,肯定还是他曾国藩。

    这时候曾国藩索性也不跟李鸿章一起上书了,他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上书,写了一篇长长的奏折,告诉朝廷说,台湾这个地方,一直都由福健管辖,伪明既然占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