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五十一节 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间就赶来了日本赴任,在苏杰生手下实习了一年之后,取代苏杰生为日本新任公使,苏杰生则转到北亰,做了驻清公使。

    黄遵宪跟苏杰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杰生属于洋务司草创之处,伍崇曜直接招募的懂外语的买办,黄遵宪则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洋务司,然后在洋务司的学校中学习了一年国际礼仪之后,到天京正式任职,开始了外交官生涯。

    因此跟苏杰生不同,黄遵宪算是一个技术派官僚,更精通国际法,更懂得如何做一个外交官,他来到日本之后,跟苏杰生学了一年日语,掌握了基本词汇后,就开始履职。

    他震惊于日本的变化,现日本人正在急的工业化,而且黄遵宪极为认可日本人的工业方式,那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不断的建设大工厂,他收集的信息表明,日本最近几年密集建设了上百家官办工厂,从炼钢到造船,还有铁路电报和矿山,纺织工业和缫丝厂,政府行了两亿多日元的债券,为兴办工厂提供资金,日本称之为殖产兴业。

    这么海量的资金投入下去,那就是日本政府几乎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领域,铁路、矿山、造船、水泥、纺织等各个领域,只要是能想到,并能做起来的行业领域,几乎都有官办工厂的身影。

    日本的这种政府直接建设工厂的做法,不但没有让黄遵宪觉得他们在与民争利,反倒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他主要是觉得大明那种一切都由民间自主的方式,太过缓慢,比如这种直接由政府深度介入,直接参与进来的办法来的直接、有效和快,并且他觉得,老百姓做事,肯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哪里能想的周全。

    黄遵宪毕竟来日本的时间还短,他之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日本西化的城市交通,越来越长的铁路线,政府把持的报纸对明治维新成功经验的不断渲染,却不知道日本建立的那些工厂,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即将在大隈重信的推动下,廉价变卖了。

    总之黄遵宪刚来日本,对日本还是颇有好感的,日本人对大明外交官颇为尊重,不止大明,几年前满清外交官来的时候,也是受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他们对受到亚洲大6国家的重视而高兴,政府渲染这标志着,在隋唐之后,时隔一千多年,大6国家再次与日本建立了官方联系。

    日本也有大批儒学学者,经常来向黄遵宪讨论和请教,短短两年时间不到,黄遵宪在日本汉诗坛,已经颇有地位了。

    对日本的好感,让黄遵宪很难理解,为何跟他相处的那些看似颇具古风的日本人,竟然会无故将一个传统友好恭顺的友邦,甚至还是日本藩属国直接灭亡呢。

    他当然了解日本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不直接兼并琉球,会导致永久失去琉球,可琉球并不是日本的啊。因此黄遵宪是知道日本人的想法,却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这种想法,岛国天生的危机感,这时代的学者还没提出来这个概念呢。

    但既然日本人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大明决意介入,那么黄遵宪就一定要为国服务,这是洋务司学校的老师们所教授的原则,哪怕不符合道义,外交官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外交官就代表国家。

    更何况,处置琉球事件,大明赚够了道义上的好形象,在东方是锄强扶弱,为小国主持公道,在西方是维护地区和平,让地区恢复良好的秩序,所以即便之前跟大明有过冲突的英国,也无法这个大光明的介入,只能打着调停的幌子,从中挥作用。

    谈判很不顺利,日本人在谈判桌上不肯让步,他们愿意送回琉球国王,让琉球复国,这是大明接受调停的基础,也是在强大的大明舰队兵临日本之后,日本一批死硬派才勉强低头的,他们之前知道大明有强大的铁甲舰队,但是他们没见过,他们眼里英国偶尔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军舰就是世界上最雄壮的巨舰,可那些不过是英国的巡洋舰罢了,大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