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二节 兵工厂私有化(第2/4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意,微臣愧不敢受。微臣老了,是该落叶归根了。”

    郝可久可不老,历史上,1890年他才病故,还有十年的阳寿呢。

    朱敬伦却也不好说什么,兵工厂的制度已经建立,会继续运行下去,换一个掌柜的,只要能萧规曹随,这种拥有技术壁垒的企业,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既如此,我也不强人所难。不过你走之前,把售卖这件事做好,我想你也不会放心把兵工厂随便卖给一个靠不住的人吧。还有,我说的话随时有效,你该主意了,随时来找我,兵工厂的股份里,该有你一份!”

    郝可久本想再次推辞,却没有张开嘴,是啊,他何尝放心把兵工厂胡乱交给别人呢。

    郝可久回去之后,户部就找上门来,要跟他商议卖工厂的事宜。

    户部是得到了尚书令的指示的,这时候郝可久才知道,卖厂的原委,他才明白里面有多复杂。

    兵工厂必须卖给稳重可靠之人,这是户部跟郝可久的共识,而且兵工厂这么大的盘子,普通人也吃不下,哪怕是分成十份,每一份恐怕也得数百万两,要知道兵工厂年盈余可都在五百万上下,这还是不把铁路营收算进来的结果,固定资产方面,不算官府之前投进去的,光是郝可久这十来年添置的新资产,也有三千万两以上,因此不管怎么卖,都不能少于三千万两银子,可要在大明找十家一次性能拿出三四百万两银子的人家真的不多,还要挑其中靠谱的,那就更少了,怎么看都只有那些豪族买得起。

    户部给出了人选,鼎鼎大名,政府背景深厚的伍崇曜、潘仕成、徐荣村都是有名的大豪族,工部尚书陈启沅出于避嫌,没有将自己的名字列入其中,其实陈家也算一个,锦纶堂行会集体算一股,兵工厂的竞争对手,佛山的铁行和炮行也勉强有入股的势力,福健会馆是兵工厂的大客户,也可以引入,顺德的温氏家族是传统豪门,且跟官府保持距离,也算一个备选。

    但这些人中,真正让郝可久看上眼的,还真没几个。

    伍氏家族是老牌行商,实力足够,而且伍家经营思想相对保守,主要集中在茶园等跟土地相关的产业,比较稳定,郝可久认可。

    潘仕成在政府的支持下,以盐业、茶叶、造船业和远洋航运为主业,他入股兵工厂也能加深兵工厂跟潘家的合作,郝可久也认可。

    但是徐荣村家族买办起家,现在实权已经到了侄子徐润手里,徐润这个人经营霸道,好冒进,在上海囤积地产,负债经营,郝可久不看好,担心此人入股,会让兵工厂变得动荡。

    锦纶堂是一群商人,唯利是图,引入他们最多是给兵工厂带来一批稳定的客户,没什么帮助不说,还可能让兵工厂的财务状况变差,因为这些人肯定会坚持要分红的。

    铁行和炮行这两家,小打小闹,政府帮他们建立了股份制的大型工厂,可没一家愿意放弃自家的买卖,反倒对合股工厂不甚上心,完全是付不起的阿斗。

    温氏家族是前朝豪门,家风严谨,又不失开明,秉持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愿意投身工商业,可却不愿意跟政府打交道,大有一种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官府找他们,他们也未必肯认购官产。

    郝可久挑来挑去,就么发现几个合适的。

    夜里他睡不着,沿着兵工厂厂区的道路转了半宿,竟然都没有转到头。兵工厂已经不再是南山顶上那一座小厂了,以南山为中心,左到赤湾,右到蛇口连成一片,全都是兵工厂的资产,小半个南山半岛都是兵工厂的。

    他路上见过一批刚刚散学,回去休息的学徒,人人都认识他,都会向他行礼问安。不知道他走了,以后这些孩子会向谁问安呢?

    郝可久带着惆怅的心情,后半夜迷糊了片刻,很快就又从梦中惊醒,他梦到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