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八十节 备战(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越不过万余,皇帝想要借款大造军舰,怕是皇帝过于忧虑了,大明与越南陆路相接,决战当在陆上,而不在海上,皇帝却要造军舰,岂不是缘木求鱼。

    张敬修认为,只动用陆军的话,不需要借洋款。

    陈芝廷觉得不无道理,又找兵部尚书罗惇衍,罗惇衍也认为决战当在陆上,此时国库空虚,且大战在即,若不能保持和局,也必然要在陆上与法人争锋,打造军舰确实不是时候,而且罗惇衍担心,即便短期内打造了军舰,也未必能形成战斗力,未必能成军,之后空留一批铁船,用之,则保养、维护之费用巨大,不用任由其腐朽,那造来何用?

    陈芝廷与多人商议之后,还是认定不应该借款,但当面驳回皇帝的意见,让他很难受。

    所幸就来了个久拖不决。

    一晃都十月份了,朱敬伦这里奇怪,陈芝廷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借不借的到钱,也总得交代一下啊。

    不能从英国借钱,光得到英国人一些模棱两可的口头支持,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于是他只能再次找来陈芝廷,一问之下,陈芝廷顾左右而言其他,又是各种说辞,竟然根本就没跟英国接触。

    朱敬伦不动声色,也不在劝说,就此不提此事。

    这时候文鸢等人已经回国,文鸢是第一个回国的,他身在日本,这几年仔仔细细研究了日本的军事政治,对日本人的多项政策褒奖有加,而日本人将一手改革了大明陆军的文鸢称作大明陆军之父,不但没有以为文鸢带兵攻克过长崎而对他有什么仇恨,反而极为恭敬,文鸢在日本倒是如鱼得水,乐不思蜀。

    在德国感染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文鸢,在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国家当然觉得舒服,这没什么奇怪的。

    陈济世从俄国回来了,对俄国的野心极为担忧,俄国国内充斥着一种东进的呼声,俄国军官中不少人当面在陈济世面前大肆谈论,认为蒙古、满洲和新疆,自古以来就不属于中国的传统领土,而是西伯利亚等地游牧民的领导,沙皇是喀山汗国、阿斯塔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草原国家的君主,法理上更有权力继承新疆、蒙古、满洲之地,更有义务去保护哪里的牧民。

    陈济世推断,俄国迟早要东进南下,左宗棠陈兵陕甘,牵制回疆,让沙俄有所顾忌,看一旦沙俄加强了对中亚的控制,必然要进兵新疆,而在恰克图铁路上,与满清多有争执,早晚会以此生事。

    态度最重要的是从法国回来的张开山,他认为法国吞并越南的野心已经不可遏止,除非能给予法国当头痛击,否则绝对无法打消法国的野心。至于军事行动的规模,张开山推断恐怕会是一场举国之战。

    大明要打赢法国,绝非易事,法国的军事实力恢复的很快,全面战争之下,法国能动员兵力超过百万,大明要想阻挠法国,就必须跟法国打一场百万级别的大战。

    朱敬伦先后召集军官听取汇报的情况,让大明政坛变得有些诡异,文官们突然低调了起来。

    因为朱敬伦已经很久没有直接跟軍队产生过联系了。兵事全托付于兵部,现在皇帝突然召见归国军官,而且这批军官之前还是被文官政府调走的,大家都知道是文臣在打压他们,现在皇帝直接见他们,这到底是什么心思?

    朱敬伦无暇理会官场的尔虞我诈,他是皇帝,皇权时代他占有绝对的位置优势,慈禧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压制的奕欣,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都翻不了身,更何况朱敬伦呢,他的位置让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去考虑别人的态度,都是别人考虑他的态度。

    所以接见过陆军军官之后,他又接见了海军军官,要求海军也必须加强戒备,不能有任何松懈,并且要他们考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军备并形成战斗力。

    朱敬伦从没有说过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