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五十三节 佩科斯战役(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动用了潜水艇加鱼类的新式武器组合。

    粮食物资可以从南美购买,从墨西哥走私,从加州当地征购,但是军火却必须从本土运输,因此这条航线必须保证,海军迫不得已开始护航,受限于海军舰艇数量,运输量大大减少。

    邓世才鉴于这种原因考虑,要求洋务司马上跟英国接触,希望英国出面调停。

    洋务司对此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正面战争才刚刚开打,就主动提出和谈,这会给谈判工作带来巨大的不利,要求軍队必须负全责。

    外交认为軍队的战况对外交谈判不利,軍队则认为外交应该争取战场上得不到的权力,说到底还是一个恒久的外交和军事的从属问题,是军事从属于外交,军事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外交手段,还是外交从属于军事,外交不过是是一种军事手段而已,两种不同的认识,由来已久。

    这次朱敬伦坚定的站在軍队一方,让洋务司出面跟英国接洽,决定做出大幅度让步,从而让軍队能够平安撤出这场战争。

    大明提出,大明軍队可以撤出美国,但要求美国保证华人权益,废除歧视华人的法律,美国则坚决要求大明立刻撤军,大明无权干涉美国的司法运作。

    双方底线差距太大,邓世才认为美国毫无诚意,让洋务司宣布停止谈判。

    美国人大概认为自己已经占了优势,决定再次发起进攻,从丹佛方向依然无法突破,进军困难,科罗拉多一线却有明军骑兵大举出没,让他们无法南下支援。哥伦比亚河谷还在僵持之中,华人似乎很擅长工程建造,修建的工事坚固无比,任由美国陆军发起冲击也纹丝不动。

    美军发现,最可能的突破的,就是明军补给线最长的南方战线,佩科斯河防线应该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于是美军集中兵力,再次向佩科斯河防线发起进攻。

    第二次佩科斯河战役爆发了。

    美国人猜得没错,明军在这个方向上的兵力果然最为薄弱,经过激烈的苦战,他们成功突破了设菲尔德地带,打开了一个通往河对岸的突破口,大量美军渡河,向南向北发起迂回作战。

    此时南线的明军崩溃了,他们焚烧了大粮城的大量粮食物资,沿河向埃尔帕索撤退。

    北边的佩科斯倒还在死守,但麦卡米已经被美军占领,他们已经在佩科斯河上占据了长达一百多公里的一道突破口,向西的大门已经打开了。

    美军认为不应该让大粮城的明军主力成功撤退,在还没有攻陷佩科斯之时,仗着自己兵力雄厚,他们开始向南迂回,打算切断明军退路。

    可惜他们慢了一步,明军在这里有一连串的碉堡线依托,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线,加上兵力较少,撤退的非常迅速,当美军赶到格兰德河的时候,明军已经成功的退入了落基山西麓的格兰德河谷。

    此时美军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入河谷追击,追击就有可能被伏击,不追击就要放任十多万明军成功逃脱。

    包括美军高层意见都不统一,有主张追击的,认为如果能够歼灭一只明军主力部队,将极有可能促使明军再次提出和谈,然后放弃所有的不合理要求,与美国达成和解。

    軍队则认为美军此时战线已经拉的过长,北方尚未攻击佩科斯,距离南线格兰德河谷有三百多公里,且中间隔着落基山余脉,虽然地势已经不高,但依然不是容易通过的地方,除了部分河谷和隧道之外,跟外界无法连通,一旦美军进入这条河谷,遭到明军阻截的话,很难得到救援。

    山区的隘口大多数都是铁路经过之地,现在都在明军手里控制着,軍队认为,在攻下这些隘口之前,不应该进入陌生的谷底冒险追击明军。

    国会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他们对军方的态度极为不满,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竟然还惧怕地形不熟,到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