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八十二节 李鸿章的后路(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强烈竞争。

    日本人的工资确实低廉,可也不可能太低,至少的能糊口,日本的粮食价格又不低,所以日本的生丝跟大明生丝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

    比低端,两广的生丝标准是每年八造丝,日本搞了一些小创新,通过用皂荚给桑树施肥的办法,让日本的桑树在秋季还可以长树叶,但也不可能比得上大明的桑树几乎是常绿的境况,日本桑蚕每年吐四造丝,大明是八造,这让日本如何在低端竞争;比高端,日本的生丝再好,也拼不过江南的生丝,江南生丝的产量不足,但质量在哪里,而且在全世界都富有名声,即便是跟日本一样的中低档白丝,卖的比日本也更贵一些。

    没有生丝这个利器,日本的工业化水平甚至不如历史上,历史上他们还有三千家工厂,现在却只有两千家左右真正有竞争力的,也不过是三井家族的一些煤矿,但也只能内销,出口受到山西和唐山c越南等煤矿的竞争,同样没什么市场。

    所以日本的财政,比历史上更窘迫,历史上他们还能有八千万日元的财政收入,现在才只有六千万,少了四分之一。满清却因为山西等煤矿,以及东北土地的提前开发,财政收入颇为充足,高达一亿两以上,是日本的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满清坚持持久战,日本光是财政上就支持不住。

    日本开战以来,军费大量依靠向英国借款,在伦敦市场上发行了十亿日元的债务,结果满清决定继续开战之后,日元债券价格爆跌,充分反应了国际上还是更看好满勤的。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别无选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继续通过军事胜利,胁迫满清尽快和谈,于是强忍着国内民生崩溃的情况,继续发动大规模攻击。

    日军再次开进了辽东,淮军依然一触即溃,不断的朝着山海关溃败。

    楚军c湘军开始进入山海关,他们拿着大明的武器装备,在精神意志上也比淮军要好,至少老湘军在拿着机枪和大炮防御的阵地上,不会轻易逃跑,在西北喝了十几年西北风,时刻防备俄军的楚军,也不会让领导先走。

    结果日本的前线部队,追击到了山海关前,一头撞上了朱元璋修建的城墙,撞的头破血流,只能停止了进军的步伐,不费一枪一弹攻城掠地的好日子结束了。

    清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文官们粉饰为山海关大捷。

    此时反而开始轻敌起来,之前保持沉默的八旗权贵竟然开始请战,表示要主动出击,打过山海关,收复满洲祖宗之地。

    他们看到湘军和楚军轻松打退了日军,以为日军不过如此,之前是李鸿章太怂,转念一想,不就是倭寇吗,有什么可怕的,轻视日本人的心态抬头,于是八旗纷纷请战。

    二十万八旗新军的装备水平比湘军c楚军要好得多,也只有李鸿章的精锐淮军能比一比,他们要求从张家口出关,迎击日军侧翼。

    光绪皇帝异常欣喜,见到这种势头,认为军心可用,此战必胜,再次觉得自己军事才能爆棚,大笔一挥准了八旗迎战的计划,他甚至一度想要亲征,给自己捞足威望,但在翁同酥等官员的劝谏下才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二十万八旗新军,浩浩荡荡的杀奔张家口,是坐着火车去的,倒是没跟沿途老百姓谈麻烦,但却祸害了一大批张家口的晋商,他们去了要粮要钱要女人,满足不了就是通敌,很是勒索了晋商一把。

    还没开战就发了财,更是让一杆八旗子弟觉得此行大有前途。

    新军统帅名义上是富珠哩,但里面太多的红带子c黄带子,他根本就惹不起,只能任由这些人胡闹。

    从张家口到葫芦岛都有火车相通,是俄国人修的,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俄国人任由八旗老爷们征用了他们的火车,同时却将这些老爷的行踪通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