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三节 工业巨头的春天(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搞了很多创新,但连连亏损。埃里森死后,小诺贝尔来这里接手了这家工厂,关闭了造船车间,侧重生产公司最有竞争力的产品。

    小诺贝显然不但是一个发明家,还是一个稳健的企业家,在他的管理下,这家公司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在大明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小诺贝尔显然是另一种思路,他经营火药公司也是这样,一开始他父亲的工厂什么都生产,为了求生,还主动发明了许多机械,比如利用杠杆原理,帮当地的油坊生产省力的变速转动装置,生产各种橡胶产品,雨靴c雨衣c轮胎等等,生产各种机械设备,打到锻锤,小到各种机床等。

    小诺贝尔大肆关闭各种不盈利的生产线,没什么竞争力的机械制造厂基本关闭,橡胶产品只保留了轮胎生产,因为雨靴c雨衣在这个习惯了草鞋和蓑衣等草编手工制品的国家,没什么市场。然后就是火药工厂,完全专注于火药生产,衍生出来的肥皂生产宁可交给别人,自己也不做。

    显然诺贝尔是另一种思路,但同样是垄断,因为他在自己所从事的产业内,都做到了第一,大有一种某种产品无法做到前几就不做的架势。

    机械行业十年前还存在的佛山铁行也炮行,也被铁路公司收购了,熟练的技术工人成为铁路公司打破兵工厂技术垄断的一份力量。两家行会衍生来的工业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管是哪种思路,大垄断企业都极大的抬高了行业门槛,导致大量中型企业无法生存,中型企业要么努把力,像陈联泰那样的,自己成为巨头。要么像铁行和炮行,被大公司兼并,成为人家的一份子。

    缺乏专业的中型企业,整个市场被垄断巨头瓜分,小型企业严重作坊化,只能在维修行业生存,他们成为大企业的可能微乎其微。也就是说整个行业高度固化了,垄断巨头铸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垒,不给任何后来竞争者崛起的机会。

    朱敬伦不在乎出现几个财阀型企业,但是他本人是不喜欢这种垄断性公司的,他所受的教育告诉他,垄断巨头带来的,就是高利润c高剥削和经济危机,当这种公司跟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本能的排斥这种公司。

    这些垄断公司,没有中型专门化公司为他们做配套,他们自己的一个个车间就是自己的配套单位;他们一个公司,就是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工业体系。收缩的时候,他们不会给任何对手进入他们领域的机会,筑起高高的壁垒。扩张的时候,他们可以向任何方向扩张,杀的任何对手毫无招架之力。

    现在大明通过鼓励去北方投资的政策后,突然发现,还是这些垄断寡头的天下。

    山西的煤炭是两家争夺的焦点,铁路公司有先发优势,当年修建的大秦铁路归属于他。兵工厂就申请了修建正定铁路,通过太行八陉中的井陉,连接太原和正定(石家庄);铁路公司有山西的南北通路,穿过大同盆地c太原盆地等河谷地带的同蒲铁路。兵工厂就申请修建了走太行陉进入山西长治盆地最后连接太原,通过保定过蒲阴陉c飞狐陉通往大同。

    双方都是沿路抢夺资源,开发矿产,投入大,利润高。

    铁路公司有从秦皇岛到大同c从青岛到郑州c西安最后到兰州的北方横向大铁路。兵工厂就修建从天津,通过保定连接正太铁路,接着从太原往西进入陕西,从延安南下到西安的东西铁路。

    总之美国战争之后,双方都将生产从军火重新转向了铁路和铁路设备上后,纷纷加大了铁路修建的速度和规模。南北合并之后,又纷纷去北方抢夺铁路线路。

    在铁路上是兵工厂进攻,铁路公司防守,而在机械工业上,则是铁路公司开始进攻,而兵工厂在防守了。

    兵工厂在机械生产上有绝对的优势,还因为历史原因,早早圈占了越南的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