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一节 赫德的图谋(第2/3页)  大国崛起185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十万亩荒地,开辟成了大的水稻农场;三儿子方纶年少成名,精通多门外语,且精通传统学问,按方山的说法就是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其实是跟他爹一样,满肚子阴谋诡计,在洋务司任职,已经成了驻法大使。

    朱敬伦不由的想,是不是方山因为自己家族的情况,所以对科举十分拥护,才反对公局委任官吏呢?

    方山考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何将公务员体系跟行政官员体系相融合,向来都是一个问题。美国战争前才完成了文官改革,学习英国进行公务员考试选拔公务员,在之前各级官员都是由当选官员分派,往往任命的就是一群自己的亲信,或者在自己选举期间出过力,捐过钱的富豪,或者是自己党派成员。历史上称之为赢者通吃的政党分赃机制,带来了巨大的腐敗问题。

    但赫德方案中,显然是考虑过这种问题的,英国完成公务员该给已经四十年了,形成了良好的结合体系,赫德借鉴了很多方法。公局委派的官员,也只不过是主官,公务员的升迁依然有固有的一套程序,即便是这些新官上任,也必须按照程序提拔或免职官员,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

    朱敬伦认为方山恐怕是过于紧张了。

    “不管他什么图谋,让他试一试吧。现在约束的还不是朝廷的权力,只是地方政府的权力罢了。这样一步步来,出不了大事。看看效果如何,效果不好还可以改,效果好的话,在推广不迟。”

    朱敬伦都这么说了,方山也就没什么反驳的了。

    其实俩人都想错了一些,赫德确实有私心,他确实想通过建立一套英国式的议会制度,限制皇权。但目前第一步还到不了那种程度,赫德也不敢贸然提升公局地位到能够限制皇权的程度,那样不但不可能通过,未来的风险也太大。赫德现在给公局一部分权力,其实是有一些拉拢地方精英阶层的目的。他的地位非常不稳,大明跟英国关系持续下滑,民间反对他的声浪就越来越大。通过赋予地方公局一定的政治权力,可以拉拢这些地方精英阶层。

    赫德又不完全是出于私心,作为一个英国人,他天然认为议会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既不会像法国那样的共和政治混乱不堪,极不稳定,又不会像德国c俄国这样的制度,腐朽透顶,矛盾丛生。

    所以通过逐步引入英式议会,会很好的改善中国的政治,对中国有好处,对他本人有好处,甚至对英国也有好处,因为一旦建立议会,政府决策就不那么严重依赖皇帝个人的态度,中国政府的许多政策也会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可以预测,不会像现在这样,皇帝想要干什么,都得你去猜,而且皇帝想干的话,真的什么事都能干成,比如发动战争。

    但赫德自己都有顾虑,通过议会来限制皇权,本质上是限制的政府公权力,要达到限制皇帝那一层级,首先要限制文官政府和官僚集团的权力,他这个首相的权力,肯定要在皇帝之前就受到限制。

    不过赫德还是选择了推动公局扩大的方案,因为这是除了战争之外,能让他进入历史,并且在当代就能得到西方赞扬的不多的方法之一,将西方文明带给其他地区的国家,始终是有浓厚传教文化的西方列强非常支持的,尤其是西方精英推崇的。

    他赫德如果能做到让中国变为一个宪政议会制政府,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前所为的提高。

    赫德退出的公局扩案在朱敬伦的支持下,10月份就通过了,乡村自治性质的公局,有史以来第一次,从政府手里得到了权力,顿时公局的局董就变成了一种热门职务。而赫德方案中,也对公局局董的选拔制定了标准程序,必须是区域中所有成年男人推选,采用一人一票,基本上照搬了英国的地方议会制度。

    公局权力扩大的影响暂时还看不到。

    国外很快就发生了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