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一章 分裂终致帝国亡之更选新帝(第1/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欢率领部队渡过黄河,暂时驻扎在孝武帝的二线指挥部——瀍西别馆。当年这里曾是尔朱荣制造“河阴之难”的临时指挥部。高欢本来不愿意在此设立指挥部,一来这洛阳郊外确实没有更加适合的地方,二来这里也只是权宜之计,不几天就要进京,所以就暂时住下了。况且,高欢也和尔朱荣一样,杀人树威是每一个权臣选择的立竿见影的必然手段,他也不会放弃这种手段。

    不过,高欢此时汲取了尔朱荣制造“河阴之难”受千夫所指的历史教训,自然不敢再制造大规模的惨案。但高欢自南下以来,还没杀过一个人,手痒难禁,总想让几个不顺眼的大臣脖颈舔血,让这些家伙承担逼走皇帝的责任。

    八月初二日的晚上,高欢在瀍西别馆翻阅堆积案头的奏章表册,见叱列延庆等人曾说:“高晋州此人素怀不臣之心;得倚重其他大臣,分散其权力。”

    高欢此时已听不得不同意见,见了这样的奏章,不禁勃然大怒,一夜无眠,一心只想杀人。第二天即整队进驻洛阳城,驻军司令部驻扎永宁寺中。

    永宁寺宝塔坍塌之后,已成废墟,但大殿宽敞明亮,堪与问政。士兵们将大殿稍加打扫装修,搬来瀍西别馆的书案桌椅,也就成了像模像样的朝堂公廨。

    八月初四日一大早,高欢把留京的众大臣召集来大殿,高欢坐在主席台上,望着台下一片俯首贴耳的脑袋,语气激昂地说:“在座各位都是天子近臣,为臣奉主,匡救危乱;若处不谏争,出不陪从,缓则耽宠争荣,急则委之逃窜,臣节安在!”

    众大臣看见高欢杀气腾腾的样子,晓得有人的生命在今天已走到了尽头,尽都噤若寒蝉,无人以对。高欢的目光横扫在中尚书兼吏部尚书辛雄的身上。本来,此人素有令名,被誉为贤臣。可是,在斛斯椿专持朝政时,辛雄却不敢坚持原则,任其胡作非为,被认为是晚节不保,而颇受大臣们讥讽。

    辛雄面对高欢刺人的目光,辩解说:“当主上信狎近臣,雄等被排斥在外,不与谋议。及乘舆西迈,若即奔随,便恐迹同佞党;留待大王,便以不从蒙责。雄等进退如此,不能自委沟壑,实为惭负。”

    辛雄辩才锐实雄厚,确实是滴水不漏,把在座大臣的两难处境表述得清清楚楚。事实就是如此,那些跟随皇帝西逃的,在高欢眼中是佞臣,而这些留在洛阳的官员又被高欢斥以不忠,当大臣的在刀剑为话语权的时代确实两难。

    高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不想再去议论大臣们的两难处境,话锋一转,说:“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不能尽忠,依附谄佞,未闻卿等谏诤一言,使国家之事忽致于此,罪欲何归也?”

    众大臣已有辛雄在前,尽都懒得再开腔。高欢一拍案桌,喝令左右来人。随着这一声令下,大殿外立即冲进一群刀光明亮的刽子手,凶神恶煞地站在各大臣身后。

    高欢按照表章上所罗列的名单,一一的点名道姓:“开府仪同三司叱列延庆,尔跟随尔朱家族谋逆,罪在不赦;吏部尚书崔孝芬,都官尚书刘廞,度支尚书杨机,散骑常侍元士毗,以上诸人,统统罪在不赦。不杀不足以谢天下!”

    被高欢点到的这群人,自知死期已到,有的宁折不弯,有的视死如归,有的呼天抢地,有的乞求告饶,心情不同,姿态各异。武士们押着这一群大臣,拖到永宁寺门外,就在这浮图净地,在菩萨的眼皮子底下,眼睁睁的被一剑封喉。

    尽管有杀人树威的举动,叱列延庆等人的鲜血却无法洗去高欢逼迫皇帝外逃的罪名。这罪名可不轻,高欢要树立自己忠臣贤相的光辉形象,自然要想法挽回影响。

    朝堂上没了皇帝,好比庙宇里没了菩萨,成何体统。在安顿好京都政务以后,高欢决定去追赶皇帝,把元修“请”回洛阳,恢复旧时的秩序。而自己不在洛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