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东西魏第一次交手之北线战事(第2/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瘾!”

    薛孤延名不见经传,但若说他的父亲就是北魏大名鼎鼎的羽林军直阁将军薛宗起,读者一定还记得此人。

    当年孝文帝拓跋宏议定名门望族,轻言薛姓是巴蛮賨人,正在宫殿执勤的薛宗起持槊上殿,与皇帝据理力争,气愤之下,当廷甩槊,硬生生将长槊横断为数截(见拙著《百年繁复》)。薛宗起将星显旺,嗣星却不显,辛辛苦苦耕种,老来却只有一个独生子延续香火,遗憾地命其名为“孤延”。

    薛氏父子都是勇将,薛宗起一把长槊神出鬼没,儿子玩一把大刀出神入化。

    薛孤延有个习惯,每临战事,都要勤务兵为其准备两箱大砍刀,每箱八把,以便杀人杀个痛快淋漓。此时见贺拔将军撤出战阵,带着两百名亲兵和两箱大砍刀就跳进了圈子。

    于谨的先头部队追过澄河镇,前面就是风陵渡,高欢的红鬃烈马就在不远,正打马急追,没想到红鬃烈马返身回来。众将佐一见高欢回来找死,认马不认人,只以为马上的乘坐者就是高王,纷纷围住骑红马者要建头功。

    此时的场景无异于当年十四岁的拓跋焘被敌军围困五十重,薛孤延面对密密层层的敌军,越战越勇,拦住河滩狭窄一线,大打出手。西魏军死伤成片,就是前进不得一步。这员虎将伤痕累累,拖着敌人厮杀半天,一连砍坏了十五把钢刀,连身边递钢刀的勤务兵也战死,他也身受十六处枪伤,硬是掩护数万大军安全撤离。

    薛将军身受十六处枪伤,自知性命不保,揣摩主帅已撤离危险地带,这才驱动红鬃烈马,带领伤痕累累的几十名亲兵,见中条山一条峡谷,命令士兵挥舞着高欢的帅旗,往大山峡谷深处退却。

    春风泛波,河雾渐浓。

    于谨一看高欢的红鬃烈马和招展的帅旗撤退进峡谷,这就是一条死胡同,擒高欢如瓮中捉鳖,高兴得几乎发狂,真是天助我也。高喊:“取高欢首级者封万户侯!”这等好事,将军们也许一辈子都再不会有这样的幸运,争名利富贵的将军哪肯放过,尽都驱马紧追不舍,尾随薛孤延进入峡谷深处。将军们是这样,几万士兵哪个不愿吃肉,蜂拥而来,峡谷里只见人头钻动,就像是抢银行。

    薛孤延如抗日英雄王二小,把敌人引进了包围圈,见两山对峙,身后峭壁,已无退路,大吼一声:“兄弟们,不怕死的随我一起去见阎罗,我为你们烧高香。”

    薛将军回身杀敌,第十六把钢刀也砍断了,终于身体不支,倒在血泊中,所剩几十名亲兵尽皆战死。那些等着割高欢首级的将军们见上当受骗,忙乎了半天,得到的是一具无名小辈的尸体。为了发泄,把一匹红鬃烈马剁成了一摊马肉,神情沮丧地往峡谷口退去。

    贺拔焉过儿拥着高欢溃退,见于谨的大军数万人涌进一条狭窄的谷涧,这是多好的机会呀,高欢收集败兵,居然有一万多人,高王复仇心切,带领士兵,转身杀向谷涧。

    西师部队退到涧口,突然受到一顿暴打,施暴者刀剑如风,枪刺如林,西师倒下的一片片死尸,几乎堵塞了谷口,东西双魏的角色瞬间转换。于谨见势不妙,驱马跃过士兵的头顶,仓惶往黄河浮桥逃逸。手下的将军们也不示弱,跟随主将撒腿狂奔。

    高欢是认识于谨的,这时也学于谨的样,向将士们呐喊:“斩杀骑黄?马的于谨,封万户侯!”这么高的赏格,将士们人人争先,况且知耻而后勇,以一当十,杀敌力量倍增。

    于谨的十万大军溃逃到三条浮桥上,为逃命的士兵们,争先恐后抢上浮桥,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被挤下黄河淹死的尸体,差点让河水断流。于谨逃过河西,回首观望,见高欢的部队已追到河边,正要抢上桥头。这还得了,急忙命令士兵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桐油柴禾点燃,烧毁浮桥。一瞬间,三座浮桥烈火熊熊,很多在桥上还未上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