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改革方略治国纲(第1/4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国攻克中山,缴获大量物资,返回云中,不久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燕国皇帝慕容宝见魏军撤走,又重新占领了中山,修复破败不堪的都城。

    魏国太史令崔逞见拉据战似的掠夺,不利于国土的开拓,况且魏国的都城已由蛮荒的云中迁徙到了平城。在一次朝会时,就对拓跋珪建议说:“攻城而不掠地,终究是流寇习性,不具备大国景象。”崔逞这人的语言特点就是这样,话虽在理,却说得难听。

    拓跋珪一听就不高兴了:“本王开疆拓土,比之先王,已是业绩赫赫,怎么能仍然被称为流寇呢。”

    崔逞见拓跋珪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就解释说:“攻城抢劫,获取的物资,除了牛羊马匹,一切都不能从事再生产,至于珠宝一类的东西,除了引起敌人的垂涎,更是毫无用处。这些东西积累到一定数量,反而成为累赘,这就是流寇的特征。一如刚刚覆灭的刘卫辰,尽管一时强大,终因漂浮不定,很容易被敌人聚而歼之。这样的政权组织是不能称之为国家的。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还必须实行全面改革。”

    拓跋珪听见崔逞说得在理,就说:“若依爱卿之言,魏国要怎样才能称之为魏国呢?又该怎样改革呢?”

    崔逞一一道从他深思熟虑的话,说:“一,划定疆域,堪定疆界,逐步向外扩张、蚕食、壮大。二,设立郡县畿里,建设地方办事机构,分设中央政府以下的地方政权。三,设立百官制度,定刑律、法典,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四,统一混乱的以物易物标准,平权衡、审度量,改变有城无市,有市无城的经商布局。”

    吏部尚书崔宏进一步补充说:“还得实施另外的方案,加固中央集权。”拓跋珪一听这些话都是西山御虎时的憧憬,越听越兴奋,赶忙催促:“爱卿还不快说。”

    崔宏条理明晰地说:“一,设立官制,制定礼仪,协定音律;二,考天象,定历法,奖掖农耕;三,颁行税收粮赋劳役,让农商能安心地从事再生产。这样一来,我大魏才能像先朝曹魏一样,一统天下,立于不败之地。”

    拓跋珪当即准奏:“只要魏国能够强大,这样的改革,我坚决支持。有反对改革的,你们轻可以褫夺他的官职,重可以判刑、问斩!朕命令——”

    于是,任命尚书吏部郎邓渊,三公郎王德,太史令晁崇等人分别制定有关刑法、律令,由吏部尚书崔宏总负责。御史中丞崔逞任其副手,审稿、协调各部工作。

    从这年初春,将平城迁徙来的牧民及俘虏的奴隶百工,分发土地,划分地基修建房屋。附设建设修筑部门,勘行道路,标注里程,平衡计量单位,审定长度、重量。地方政权郡下县、县下里,中央的神经末稍的触须一直延伸及每一个集市、户所。

    勘察道路、田亩之后,魏国决定将历次战役中俘获的一百多万人口迁来平城附近的各县定居,这些俘虏来自高车、柔然、匈奴、甚至远在东方的高丽。对迁徙来平城的牧民以“计口授田”,拨付土地,赋予其农耕定居的条件。

    这天,副主任委员崔逞和平城地方官安同来到贺兰舅父王府,请见贺兰悦。安同虽然也是胡人,但他的民族籍贯应该是“印籍华人”。他的先祖就是安息国王子安世高,安世高抛弃王位而来到洛阳,传播佛教(详见拙著《芳草迷踪》),子孙在中华大地繁衍。

    两人来王府途中,即遇见王爷贺兰悦打猎归来的马队,崔逞恭手施礼说:“贺兰王爷耍得高兴呀,我和安大人奉命勘行田亩,对京畿牧民计口授田,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否请王爷报录所属丁口,以授田亩。”

    贺兰悦就是最大的坞壁主(关于坞壁主,后文自有详述),他拥有的私人武装部队、劳工、奴隶数以千计,这些都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重要秘密。

    王爷用鞭子指着马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