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 巾帼不让须眉逞之大佛造像(第1/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政局稳定后,文明太后正式登基,宣布垂帘听政,大赦天下。

    女皇一上台就表现出她的非凡,定出两条改革发展的基本国策:

    一、为富国强兵,宣布与民休息,鼓励农耕,减轻税赋。这是一条立竿见影的举动,君主为百姓着想,老百姓就有了空前的积极性,百姓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发展。一时,北魏出现国内祥和,歌舞升平的局面。

    文明太后很善于由表及里地发挥统领作用。她在这次诛杀乙浑的事件中,所书写的那首藏头诗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显示出文化的重要和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文明太后发布命令:

    二、在全国建立普及教育学校,各郡设郡学,置博士、助教、生员,培养文化人才。一时间,北魏全国尊师重教,出现了“野外麦苗青青,室内书声朗朗”的可喜景象。

    乙浑逆党集团的覆灭,人们已经知道了文明太后的文才,还不知道冯太后的武功。她此时很想效仿贺阿莫兰的女扮男装,跨马扬戈,驰骋沙场。为出,她派出宫女去寻找退休在家的女英雄,向女将军取经。还把宫女们挑选出来,由太后亲自训练一支能上阵杀敌的娘子军。

    文明太后听说南方的刘宋政权对北魏的女主临朝很是不以为然,为了显示自己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卓越才能,让对方见识“女主”的厉害,经过周密策划,就使了一出反间计。

    太后本来是个雄心勃勃的女人,她凡事不干则已,一干就要一鸣惊人。她一面去信劝降刘宋王朝的徐州刺史薛安都,一面派镇东大将军尉元领兵截击黄河下游的吕县,派兵埋伏在微山湖的芦苇丛中,引诱袭击增援徐州的镇军将军张永。

    文明太后的书信“不幸”被间谍送到了南国都城建康。与北魏精明的女主相比,刘宋皇帝刘彧纯粹就是个草包,见了这样的书信,果然上当,派张永运送粮草船九百艘,运到彭城,监视薛安都,如果此人真的成为了叛徒,可以“便宜行事”。

    薛安都茫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叛徒,还满怀希望地在刺史府准备迎接增援部队,不用说,他的好心自然是放错了对方。张永一到徐州,不问青红皂白,就派军事法庭的检察官去刺史府捉拿薛安都。薛安都没想到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见势不好,杀掉张永派来逮捕自己的检察官,带领徐州部队,打开城门就往北方逃窜。

    张永一见叛徒如此嚣张,公然拒捕,而且率众投降北国,必须将这支叛军予以剿杀。他想都没想,急忙率兵紧紧追赶,没想到才出徐州三十里,就在留县的微山湖畔中了尉元部队的埋伏,被杀得大败而逃。

    偏偏这年的天气奇寒,一夜之间,雪封三尺,这在黄河之南可说是千年一遇的厄尔尼诺。北兵耐寒,而且早有准备,全身是皮袄、皮衣、皮靴;南兵没想到老天变脸,从都城建康出来,士兵们身上还是布衣、布裤、布鞋,有的甚至还穿着单衣,哪里抵挡得住严寒。此时黄河、泗水一夜之间结起厚厚的冰层,张永的九百艘粮船被冻在水中,无法启运,只得屯留徐州城外。

    南宋的士兵们在风雪中往南溃逃,一万人的部队,冻死的士兵有一半,冻断手足的有十之七八,就连镇军将军张永在逃跑时也被冻断掉落了手足指头,一瘸一拐的逃命,十分狼狈。好在还算保住了性命,他和副将沈攸之历经千辛万苦,两人好歹逃回了建康。

    徐州军事重镇,在拓跋焘南征时就是没有克服的保垒,没想到在文明太后的治下,轻而易举的就收归了北魏。而青州、徐州、扬州一带,自那年拓跋焘“饮马长江”,经一场大火焚烧,此时已是满目疮痍,十室九空;近年又因连年战争,老百姓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食不裹腹,饿殍遍地。

    文明太后听说这种情况,为了树立“女主”的光辉形象,命令将连年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