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叔侄阋墙罪辅臣之诱人(第1/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帝历来是很赏识张彝的才干的,决定将他另行任用。后来,因秦州混乱,没有人愿去边关,皇帝任命张彝为秦州刺史,希望他能安抚好西北重镇。

    张彝原是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北)人,是全国闻名的孝子。孝文帝南征时,他随军出征,因母丧去职,回到平城扶送母亲的遗骸返回故乡。

    从平城到东武城,沿途一千多里,张彝独自拖着一辆单车,载着母亲的灵柩,爬山涉水,踏虫蛇伴虎豹,硬是用脚板欣赏了308国道沿途的风光。他拖着母亲的遗骸返回到故乡时,已累得形销骨立。既像人熊又像讨口子,当年即被推选为“感动中国”杰出人物。

    听到皇帝诏命,张彝义无反顾地去到秦州。秦州(今甘肃天水)具有光荣的汉学传统,此地人脉深受儒学濡养,当年曾是大知识分子索畅、常爽等人教授汉学的最后一块阵地。拓跋焘征西凉,把索畅、常爽等大批知识分子迁居平城,此后,这里的汉学基础出现雪崩似的坍塌,几十年无法恢复原气。在这种大背景下,张彝这样的大知识分子出为秦州刺史,自然深得秦州士民的欢迎。

    张彝一到秦州,亲涉弓马,捕盗擒奸,对那些落草为寇的土匪,只要能说出为匪的原因且合情合理的,一律当庭释放,送以钱粮安家,嘱其勿再犯。他为了淳化风俗,在秦州兴建“兴皇寺”,把犯罪的囚犯送去服劳役,送砖添瓦,为佛祖修建庙宇,不使其皮肉受苦。在实施道德教化的同时,宣传新风,革除旧俗,使秦州面貌为之一新,氏羌、西夏的士著人民尽都畏服他,称为“良牧”(优秀州长)。

    这么优秀的知识分子受到士民敬爱,自然也应该受到女人的青睐。陈留公主听说丧偶的张彝向自己求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高肇听说陈留公主拒婚,宁愿嫁给新任秦州刺史张彝,也要驳国舅的面子。高肇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张彝强,却居然被公主拒之门外。栽了这么大的筋斗,让朝中百官笑掉大牙。恼羞成怒时,就向皇帝举报说:“张彝废止国家的根本大法,私立刑法,擅自释放服刑犯,为他修建政绩工程兴皇寺。”

    皇帝听了高肇的举报,觉得对张彝的处理应该慎重,下令有司派检察官去调查核实。高肇又进言说:“最高检察院检察官万二兴清正廉洁,颇负人望,应派他去调查此事。”

    皇帝同意由万二兴带领高检的官员前去秦州调查。万二兴一直是个低级检察官,这次投靠高肇,算是选到了“明主”。他受高肇的指令,一到秦州,不履行程序就宣布对张彝实行“双规”。秦州士民纷纷到“巡视组”为张彝说情,称赞张彝是良吏。万二兴在秦州十多天也没找到张氏的一条罪状,只得宣布张彝暂停职务,回洛阳向中央述职。

    张彝回家中与亲人告别,跟着万二兴回到洛阳。因操劳过度,更因气火攻心,加之旅途劳顿,一到洛阳就患上了偏瘫,因中风症手脚无法行动,住进了療养院,被闲置了起来。

    从陈留公主事件中,高肇意识到自己的权势已处于无可动摇的地位,可以向元详和于烈父子宣战了。高肇是心思慎密的人,是一条不轻易吠叫的恶狗,深谙各个击破的道理。他不出手则罢,出手就决心一刀治敌于死地。

    元详哪里晓得于烈、高肇二人的阴谋,每天仍然倒在姬妾的石榴裙下寻欢作乐。北海王府修缮完工,又在华林园一墙之隔的西街修建了一幢别墅,与都亭、宫馆密迩相接。经皇帝允许,北海王府别墅在宫墙上开设一道后门,与皇宫华林园连通,以便皇帝随时秘密出入元详家,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高贵啊,元详为此沾沾自喜。

    北海王元详自元禧败后,垄断了洛阳商场的经营权,又收购了“擒奸酒”的商标专利,专门生产皇帝喜欢的烈酒。皇帝每遇到舒心的事,或者烦恼的事,或者酒瘾发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