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四章 面首专魏四方扰之政令不畅(第1/3页)  百年繁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卢兰、高朗二人被杀,因两人是抗旨私奔,两家人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诉,只能默默含泪,打掉牙齿带血吞。

    杀掉了这一对私奔的男女,李神轨还不解恨。他对自己在朝野的声誉如此不堪,心里很是不满,认为这一切都是高道穆等人在其中做怪,推波助澜的结果,因此时刻想拿高家开刀。过了两天,李神轨接到哥哥家中送来高二杆子内容详实的诬告材料,如获至宝,当即去到崇训宫,在好一阵殷情效劳之后,李神轨献上了高二杆子的一大迭供词。

    灵太后一见材料大吃一惊,她不能容忍皇帝不经过太后的允许就擅自任命元鉴为相州刺史,更不能容忍自己面首的哥哥受到逮捕下狱的对待,立即发布懿旨,免去王爷元鉴的职务,释放李世哲,以诬告反坐罪将高谦之诛杀,免去高道穆侍御史一职。

    安乐王元鉴本来就不高兴一个女人垂帘听政,其后灵太后任用面首,垄断朝政,弄得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他心里更是充满怨气,总想诛杀面首“清君侧”,做出惊人之举。此时又接到免职通知,还有更令人气愤的消息就是外甥高朗被杀,姻亲高谦之伏诛。王爷一怒之下,率领相州兵马造反,声讨女妖灵太后。

    朝廷听说王爷元鉴造反,立即组织兵马予以镇压,元鉴的部队仓促造反,毫无准备,自然不敌中央军,甫一交战,即大败而逃。元鉴逃出邺城,面对已无退身之路的处境,于无奈之下,元鉴只得率领残兵败将投靠了河北造反的葛荣。

    平定了元鉴的叛乱,灵太后更是把心思放在了享乐上,完全忘记了身边还有一只倒地未亡的死老虎元乂,每天都在崇训宫和李神轨大搞神鬼之事,乐不思政。

    灵太后剿灭“腾、乂集团”,再次复出之后,妹妹胡延姣经常进宫,求见姐姐,以求保住元乂的性命,以便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这个以进宫探听消息为己任的女间谍见姐姐无心政事,一心淫事,胡延姣为了麻痹姐姐,又向姐姐推荐了元乂的亲信、至今隐藏在朝廷的文人袁翻。灵太后起用袁翻,认为可堪一用,果然委以重任。元乂的亲信袁翻受到重用,胡延姣来后宫的次数更勤了。

    给事黄门侍郎元顺因当年直言不讳地为元怿辩护,得罪了元乂,被元乂找了个借口,贬黜为齐州刺史。元乂倒台后,灵太后在为元怿等人平反的同时,又一次“兴灭国,举逸民”,起用元顺,征召他回朝,任命为侍中。

    元顺听说袁翻接替自己升任给事黄门侍郎,这一切皆因胡延姣从中穿针引线使然,知道元乂还在罗织自己的力量,伺机准备反扑。元顺心中愤愤不平,打虎必须致死,否则就将前功尽弃,这本来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太后怎么就这么糊涂,于是即进宫来劝谏太后。

    元顺进宫,恰恰看见灵太后姊妹二人在西华园凉亭品茗赏花,元顺不管不顾,端起胡延姣的茶杯把茶水一饮而尽,而后手指胡氏对灵太后说:“奈何陛下眷念她是同胞姊妹,就不治元乂的罪孽,使天下人不得大伸冤愤。”

    灵太后尽管默然不语,其实对王爷的行为是反感的。元顺见劝说无效,只得退出,向大臣诉说了自己的作为,以发动众大臣向太后进谏。灵太后即便因元顺的指责,照样不忍诛杀妹夫,朝臣们听了元顺对胡延姣的指责,群情激愤,纷纷上表请求将元乂治罪。

    灵太后为缓解大臣们的情绪,对大臣们说:“刘腾、元乂此前曾向朕索求铁券,希望得到不死之符,幸好朕没有给他们,不然,众爱卿请求诛杀此二人都将是白费口舌。”太后的意思就是要大臣们“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太过无情。

    郎中令韩子熙受到元顺的鼓动,接着出班启奏说:“腾、乂二人罪逆深重,事关生杀,不是铁券就能保佑的,何况还并没有给赐铁券,陛下何故又不杀呢?”灵太后见众大臣仍然紧追不放,又是以无语表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