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 章(第1/4页)  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佶又写道:‘诸公为何不言?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的名义退居龙德宫,吴敏可草诏。’

    “陛下……”一旁的童贯想说什么,却见赵佶微微摇头,童贯心中一动,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斜眼一睹梁师成,见他神情却不慌张。忽然间,似是领悟了什么,眼皮一跳,嘴角不住地颤动。

    不大一会,吴敏手中拿着新成的诏书匆匆步入殿内,摊在赵佶面前。

    赵佶看也不看,提笔在书尾写道:‘依次用玺,甚令朕欣慰。’

    “陛下,现今大事议定,是否宣召太子殿下入宫。”在草诏的时候吴敏就感到有些不安,梁师成等宦官表现的太过冷静,这不是什么好事,这才急急催处赵佶宣赵桓入宫即位。

    但见赵佶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吴敏与李邦彦相顾颔首。

    李邦彦说道:“速请太子殿下到保和殿,传令大内殿前诸班直侍卫严守关防,今夜当值的步帅何灌严守大殿各门,非太子不能入,违者立斩。”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这位浪子宰相倒显的干练过人。

    梁师成听了李邦彦的话,脸色灰沉,身子有些站不稳。

    东宫,前来传旨的内侍在外等候,太子赵桓左右度步,神情焦虑不安。他对金军入侵之事倒是不怎么担心,便是担心也没有用,这自有赵佶与他的那帮臣子们来处置。

    几天前,不知为何赵佶对他的态度变的亲热起来,降旨封他为开封府牧,并在朝会上再三表示此次任命,不是由那位大臣的建言而是悉出宸断,表示自己对太子的信任。

    这个任命的确非同小可,开封府牧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职位,此职先后由太宗、真宗两位皇帝担当过后,再也没有第三人任过开封府牧。

    两天前,赵桓入宫问安时,赵佶又特意将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佩带的排方玉带赐给了他。

    连续几日来不断降在他头上的种种事端在他心底激起了层层波澜。

    ‘父皇先是任命我为开封府牧,又赐我排方玉带,倒底是何用意难道是父皇有意将这皇位传于我吗?若果真如此,不但母亲忍辱含垢的苦心没有白费,我这么多年谨小慎微,提心吊胆的日子也会烟消云散……’想到这里,赵桓禁不住阵阵狂喜。

    当他又想起昨日,太子妃朱氏在他沾沾自喜时对他说的话‘殿下勿要忘形,岂能知此举不是父皇权宜之计’。

    转念之间,赵桓yīn云般的恐惧不祥之感,很快又压上他的心头。

    须知,赵佶至登基以来已有二十五载,骄奢yín逸,放浪恣肆,民力困竭。上则群jiān当道,下则民变迭起,人心散解犹如一片散沙,危机四伏恰似一堆干柴,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燃起燎原之势。

    今强敌入寇,狼烟冲天,两河将吏或败或降,或亡或逃,金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当次内忧外患,变乱丛生的多事之秋,赵佶委己以重任真的是能安什么好心?他自己飘然引退,只不过是应急权益找个替罪羊罢了,又岂能甘心将这锦绣江山给了别人去享用?

    天下大乱则罢,一旦度过危机天下太平,哪个能保证赵佶不会夺回皇位呢?自己虽说是贵为太子,但多年来形单影只,政治上并未培植起自己的根基,而早以窥摇东宫的童贯等人把持朝政、控制军权,爪牙羽翼遍布海内,万一这些人见事不可待,狗急跳墙发动政变,那自己恐怕求为长安一布衣亦不可得尔。

    想到这些,赵桓不栗而寒,他不甘心去充当一个替罪羊的角色,方才内侍献好地说出保和殿内发生的事情与赵佶半身不遂的因果,又使赵桓的内心深处对只有一步之遥的皇位有些急不可耐的冲动。

    第八章

    “殿下”

    赵桓回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